红色培训热线

15170162888

15170162888/18179971961

赣州党组织的建立


来源:本网  作者:未知 阅读:次  时间:2021-07-13

第二章

赣州党组织的建立


一、五四爱国运动在赣州的开展

赣州学生声援五四爱国运动

1919 年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外交却接连失败,再次面临丧权辱国的危机。中国向和会提出的7条希望不但不能实现,而且还要将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对和会的这一无理裁决,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京政府竟打算签字同意。这一消息传回国内后,激起了全国人民极大愤怒。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示威,抗议帝国主义的无理裁决和北京政府的腐败无能,要求“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惩办卖国贼。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了。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消息以排山倒海之势,从北京冲过黄河、长江,冲向全国的每一个角落,也冲到了地处山区的江西、赣南。5月12日,南昌17 所学校的 3000余名学生组织游行警告团,在全城大游行,反对和约签字,声援北京学生。

5月中旬,五四爱国运动的消息传到赣州。富有反帝爱国革命传统的赣南人民,在先进青年学生的发起下,以满腔的热情,投入这一伟大的运动。

赣州城的青年学生首先起来声援五四运动。赣州省立第二师范、省立第四中学、省立赣县乡村师范学校(即甲种农校)等校的学生得知北京南昌学生的爱国行动后,人人奔走相告。随后即推举代表,商议声援办法6月1日,赣州各中、小学生 3000 余人,齐集卫府里举行集会。会上。各学校代表纷纷登台发表演说,揭露外国列强的侵略罪行和北洋军阀P府的卖国行径。大会还发出通电,声援北京学生的斗争,强烈要求北京政府拒绝和约签字,取消“二十一条”,惩办卖国贼。会后学生们举行游行示威。游行队伍从八角井(今东北路)出发,沿市中心--排楼街(今阳明路)--棉布街(今解放路)前进。示威学生振臂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誓死争回青岛”、“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口号,表现了赣州青年学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气概。游行队伍还在沿途散发和张贴各种爱国传单。

6月3日,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北京政府的镇压。此时,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坚决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五四爱国运动开始突破了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范围,成为以工人阶级为先锋的工、学、商联合的广泛群众性运动。这一消息传到赣州后,赣州学生纷纷上街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组织演讲团在大街小巷演讲。同时还深入到城郊的茅店、储潭、蟠龙、沙石埠等圩镇,向农民群众演讲,介绍全国各地五四运动的情况,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宣传爱国必须反帝的道理。宣传队还在各城门口的城墙上用石灰水刷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勿忘国耻”等标语。

在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北京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并电令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暂停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但青岛还未收回,巴黎和约还没有拒绝签字,斗争的目的还未完全达到。因此,各地爱国运动继续开展,并由分散走向统一,有组织有领导地深入发展。

6月25 日江西省学生联合会派出代表诸梦麟、陈毓秀来赣州、南康进行联络并指导开展爱国学生运动。随后,赣州各中等学校推选出朱善平、林宗鸾、张贤儒、黄国雄等成立了“赣州中等学校学生联合会”朱善平任学联总干事。“赣州学联”成立后,创办了油印小报《白由钟》在青年学生中进行爱国宣传。在赣州学联的领导下,赣州声援五四的斗争进入新的阶段。7月,赣州学联邀请商界、教育界的代表共同成立“劝用国货会”,发表抵制仇(日)货宣言,组成“仇货检查队”。这年夏秋间,赣州学联还参加了省学联等团体发起的救济南浔铁路和禁止米谷出口日本的爱国斗争。


声援五四爱国运动遍及赣州

在赣州学生的带动下,声援五四爱国运动的浪潮遍及南康、兴国于都、宁都、信丰、大余、上犹、崇义、瑞金、石城、龙南等广大地区。

从江西陆军讲武堂回来的东山高等小学校长陈赞贤,积极领导南康人民进行反对卖国的“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对日经济绝交的爱国运动根据南昌学联发来的通知,组织了全县学生联合会和救国会,发动城区各校师生在县城赖屋坪集会,声讨帝国主义和卖国政府的罪行。会后,陈赞贤带领师生、群众上街游行,散发传单,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争回青岛”、“拒绝和约签字”、“废除不平等条约”、“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在县城声援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下,唐江乐群小学的师生走上街头,搭台进行演讲,向群众介绍北京学生反帝爱国运动,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宣传爱国必须反帝的道理,广大群众听之感动,为之泪下。

五四爱国运动的革命浪潮波及到宁都时,在宁都的人民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省立宁都第九中学的进步学生金万邦(又名曾绍昌、曾钦亮)等人,发起成立了宁都县学生联合会,5月15日,在县学联会的组织领导下,县城1000多名中小学生和部分教职员工,高举巨幅标语牌在儒学门前(即今县人民广场),召开声援北京学生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大会。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游行群众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打倒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坚决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等口号。演讲队员还向群众散发传单,张贴宣传标语。5月16日,县学联会不仅向北京大专院校学生联合会发出了声援书,而且组织“演讲队”和“仇货侦查队”,奔赴街头开展活动。演讲队员在县城十字路口,北门街口人群聚集区挥泪向各界群众诉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经过,揭露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罪行和各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罪恶事实,号召各界人民奋起救国,严惩卖国贼。

6月间,五四爱国运动的消息传到瑞金,县城周围私立北关、西杨、东山、群德、开智、维新、养正等小学和县立小学校师生群起响应,公推县立小学校长郭蔚元为瑞金学界响应五四运动负责人。其时,同盟会会员、留学日本的县人刘惟甫适值返乡探亲,应邀在县立小学演讲,宣扬五四爱国精神,并与在外地读书返乡的同乡钟蔚升、周邦道等人一起签署《我们的宣言》,发出“打倒孔家店,破除鬼与神,拥护“德先生(民主),喜爱'赛先生’(科学)”的号召。在县立小学发起带动下各小学师生纷纷罢课集会,上街游行示威,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收回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抵制仇货”等口号,向市民进行反帝爱国宣传。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地处赣南山区的于都县,也燃起了熊熊的反帝反封建怒火。5月底,县城于水、昌村两所中学以及于水、昌村、于阳保权等4所小学的进步师生和居民1000余人,在昌村中学举行了声援北京学生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盛大集会。会上,昌村中学的进步教师曾斌登台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愤怒地控诉北洋军阀的卖国行径,揭露列强瓜分中国的罪行。会后,广大学生和市民连续几日举行示威游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和“拒绝和约签字”、“废除不平等条约”、“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口号响彻城乡。

5月中旬,五四爱国运动的消息传到兴国,县城几所学校的师生举行集会、演讲,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声援北京学生。以新华小学教员黄家煌为首的进步青年,组织学生走上街头,登台演讲,向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并在西街治平观召集了由学生、市民、店员、工人、学徒、农民近千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在大会上,黄家煌等人讲述了“巴黎和会”的真相、五四爱国运动的起因和经过以及北洋军阀的主要罪状,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斗争口号,激发了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在治平观,他们还点燃了烧毁仇货(指日货)的熊熊大火。会后,爱国师生在黄家煌、陈奇涵等人的带领下,与广大群众一起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高举彩旗的游行队伍经过西街、东街、背街、大街、十字街、横街,绕城一周,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卖国贼!打倒军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不平等条约!"“还我青岛!还我烟台!”等口号,观者如云。他们还向群众散发了传单,上写“呜呼哀哉,种亡国灭,牛马奴隶,目惨心伤,愿我同胞,奋起图强......”。青年师生的爱国觉醒,带来了抵制仇货的行动。

6月中旬,一些在南昌、赣州等地读书的大余籍青年学生,纷纷返县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他们与县城各校师生联合起来,共同向社会各界发出呼吁,要求大家声援五四运动。通过串联和宣传,一个前所未有的反帝爱国浪潮立即在大余掀起来了。城区第一、第二国民学校,逊敏小学和女子小学的师生率先举行罢课。接着,城区、郊区各校师生、工人、商人和市民共3000余人,齐集县城金洲坝(现大余中学校外农场上)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他们高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巴黎和约签字!”“抵制日货!”“中国万岁!"等口号。高等小学的爱国师生还组织宣传队,进行街头演讲,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号召人民奋起救国。沿街市民和赶集农民听了他们的演讲和宣传,个个都非常激愤,自动地振臂高呼:“打倒军阀!”“打倒卖国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5月中下旬,五四爱国运动的消息传到会昌城,会昌人民群情激愤。随即在城内爆发了一次群众性的爱国行动。会昌县立高等小学学生贴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对联,学生成群结队的走上街头,将日本产的货物丢在地上踩或用火烧,在外读书的留学生、大学生邹少永、欧阳灯、文由瑜。赖乎等 10 多人将县城城皇庙的菩萨全部烧毁,鼓动学生一律剪辫子、穿短衣。在学生行动的影响下,县城群众自发走上大街,形成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高呼“打倒列强”、“打倒军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表达自己反帝爱国的革命热情。

五四爱国运动也在上犹引起了很大震动。在赣州读书的尹迪珠、李洁如等青年学生,受“赣州各中等学校学生联合会”的派遣,回本地发动各界群众声援北京学生。尹迪珠、李洁如等人回到上犹后,立即在县城组织演讲会、报告会,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同时召开有几百人参加的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学生、教师、店员、工人和各阶层人士,参加大会者个个义愤填膺,不断高呼口号,要求抵制日货,使用国货。会后在主要街道游行示威,人们不停地挥动小旗,散发传单,排着长队沼途高呼口号,群情激奋。几天后,一些青年学生又到营前进行宣传发动,营前在校学生和当地农民也振奋起来,在浚灵小学校长钟润阶的带领下,在营前圩举行了有几百学生和农民参加的游行示威,学生们散发传单,高吁口号。上犹大地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怒潮,促进了上犹广大工农群众的政治觉醒。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石城后,琴江、屏山、横江、长松(今小松)、鳌峰(今高田)几所高级小学的师生热烈响应。5月15日,各学校自动组织起来,在县城及各圩镇举行游行示威。学生身背木枪、木棍手执写有“反对巴黎和会”、“清除日货”、“收回青岛”字样的彩色小旗,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夺回青岛”、“抵制日货,清除日货等口号。并组织宣传员上街演讲,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号召人民不要买日本货,不要用日本货,不要经销日本货。


二、赣州人民群众的爱国运动

声援“福州惨案”

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到1919年6月 28 日中国政府代表拒签巴黎和约,暂告一段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并没有停止。特别是各地开展的各种抵制日货的正义斗争,引起了日本帝国主义极大的恐慌,于是他们便在各地不断制造流血事件,威胁中国人民。

1919年11月16日,驻福州的日本领事馆出动“敢死队”60多人,在福州街头无故行凶,打死中国军警1人,伤市民、学生多人,毁坏财物无数,制造了“福州惨案”。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更加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17日,福州各学校学生罢课,商民罢市,抗议日本暴徒的罪行。随后,全国迅速响应,又掀起一次全国性的反日高潮。这是五四运动的延续。江西、赣州的学生也奋起声援。

12月15日,赣州各校学生在卫府里召开紧急大会,举行演讲,声援福州人民。从27 日起,各校学生一律罢课。学生们在《罢课宣言》中痛声疾呼:“天祸中国,国是飘摇,日人既恃强占我青岛,固无公理可言,乃又殴杀我闽省商学军警诸同胞,更派军舰迫我福州,以示其威。野心勃勃,大有得寸进尺之势。辱国丧权,莫此为甚。学生等不忍大好河山,为日本人所夺,又不忍优秀同胞,为日人奴隶,是以本爱国热情,奔走呼号.以期唤醒国人一致御侮......“


抵制日货的斗争

在爱国学生集会游行和罢课声援福州人民的同时,“赣州劝用国货会”组织的“仇(日)货检查队”,也抓紧在赣州城内开展检查和抵制日货的斗争。他们带着日货的标记,对店主宣传不买不卖仇(日)货,以示反帝爱国的道理。同时警告商人,以后如发现谁买卖日货,当即查封,听候处理。在查禁日货的斗争中,省立第四中学学生联合会干事胡灿、萧以佐(均为兴国籍学生)表现尤为突出。他们的坚决和勇敢行为,给各仇货检查队员树立了榜样,同时也给个别不顾民族大义、采用改头换面的手法继续买卖仇货的店主以震慑。

经过“劝用国货会”的宣传说服工作,赣州商会很快作出了抵制仇货“取决书”(即决议书),决定从12月26 日起,各商店不得再办仇货入境;从1920年1月1日起,市面如有仇货出现,经查获任凭“劝用国货会”严行处罚,举货焚烧。在这场抵制仇货的斗争中,大多数商店店主出于爱国之心,遵守了不经营仇货的公约。但也有个别商人,唯利是图,继续采用改头换面的手法贩卖日货。针对这种情况,这年春,“赣州学联”和“劝用国货会”召开联席会议,总结前段抵制日货的斗争经验。分析各商号的动态。会议做出决定:对被举报违犯公约继续经营仇货的商店,进行突击检查,凡是查出的仇货,一律当众烧毁。

2月间的一天,“赣州学联”和“劝用国货会”得知有一批仇货藏在船上。胡灿、萧以佐等立即带领“仇货检查队”逐个码头检查。果然在涌金门龟角尾码头停靠的货船上,查出一大批日本海带、布匹、百货、药品等。“仇货检查队”迅即将这批日货搬到卫府里集中处理。这时货主十分着急,急电向江西督军陈光远告状。陈光远接电后,立即电令物州镇守使吴鸿昌要保护商民利益,对学生的“越轨”行动严加“管束”学生们闻讯,十分愤慨,纷纷要求立即行动,烧毁仇货。几天后,“朝州学联”和“劝用国货会”在卫府里联合召开大会,参加大会的有中小学生和部分店员工人共约 4000余人。会上,通过了烧毁仇货的决定接着,“仇货检查队”的队员不顾吴鸿昌的威胁和弹压,向一堆堆仇货泼上煤油,一把火将其点燃。霎时,卫府里上空烈焰腾腾,浓烟滚滚。全场掌声雷动,口号声此起彼伏。吴鸿昌的士兵们目睹青年学生的反帝怒火,吓得狼狈地溜走了。至此,历时8个月的赣州查禁、抵制和烧奶日货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在赣州学生的影响下,赣南各县抵制日货的斗争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南康的陈赞贤发动各校师生,联合各界进步人士,成立了“救国会”在赖屋坪集会声讨帝国主义和卖国政府,号召商人和人民群众不卖不买日货。宁都县“学联”组织“演讲队”和“仇货检查队”,到县城十字路口、北门街口开展宣传活动,“仇货检查队”还进入城内各商店清理登记仇货,在每个商店门前张贴“日本货,看才好,不坚牢,骗人货”、“爱国诸君,注意仇货”等标语传单。5月18日,由宁都县“学联”组织在儒学门前广场举行3000多人的群众大会,将收缴的仇货集中于广场示众。会后,“学联”负责人金万邦宣布将仇货当众烧毁。

这场由赣州学生掀起的声援五四爱国运动、抵制日货的斗争,不仅使赣南人民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去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从此,赣南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全国一样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三、马克思主义在赣州的传播

赣州传播马克思主义先驱

五四爱国运动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探求改造社会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比较,特别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指引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才是解救中国人民的唯一道路。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工人阶级中广泛传播,使之与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在外地求学和寻找改造社会途径的赣南先进分子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他们不仅自己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而且还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回赣南各地。

兴国籍青年学生袁玉冰(后改名袁孟冰)是江西和赣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五四运动期间,袁玉冰是南昌二中学生。1920 年夏,他邀集黄道等同学,在南昌发起组织江西第一个革命团体--“鄱阳湖社”1921年元旦更名为“江西改造社”,袁玉冰被公推为主席。接着,创办了《新江西》季刊,袁玉冰任主编。他在为创刊号撰写的《本刊宣言》中闸明:“改造社”的主张是“改造社会的,发行本刊,就是改造社会的一种方法”,目的是“使这个'黑暗的江西’,变成一个光明的新江西’”。要改造江西,什么方法最适当呢?袁玉冰认为:“自然只有马克司(思)派的社会主义了。因为马克司(思)派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他号召广大青年做一名信仰马克思主义、从事实际革命运动的战士。1922年8月,袁玉冰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经李大钊介绍加人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3年1月,袁玉冰利用寒假回南昌,与赵醒侬、方志敏等一起成立了民权运动大同盟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这年春,袁玉冰因宣传马克思主义遭到北洋军阀督军蔡成勋逮捕,《新江西》杂志也被查封。同年11月,袁玉冰由赵醒依等保释出狱,继续从事马克思主义宜传工作。不久,《新江西》季刊改为半月刊,恢复出版发行。

《新江西》的出版,在江西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昌等地,均有发行。1923 年,赣州、兴国等地也建立了《新江西》销售处,《新江西》杂志在赣南各地广泛传阅。除此之外,《新青年》、《响导》等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进步杂志和《帝国主义浅论》、《共产主义 ABC》、《唯物史观》等马克思列宁主义书刊也已开始在赣南先进青年中传阅。

较早在赣南传播马列主义的青年中,还有在崇义杰坝“庆昌和”商号当店员的邓子恢。邓子恢祖籍福建龙岩,他曾到日本留学。一年半后因家境不济,辍学回国,于 1918年冬来到崇义杰坝其堂兄开设的“庆昌和“商号当学徒。他目睹国家衰弱,内政腐败,军阀混战,列强欺凌,早就有强烈的救国愿望,却苦于一时找不到救国的途径。从康有为、梁启超的“立宪救国论”,黄炎培“教育救国论”, 一直到孙中山的“革命救 国论”,以及“工团主义”,无政府主义,他都信仰过。1918年冬到垫义后,他看到了《新青年》,思想开始转变。1920年底,邓子恢通过生习《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书籍,抛弃了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么想,确立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此后,他用自己当店员的工钱,买回《向导》等许多革命书籍,不仅自己如饥似渴地读,还积极介绍给别的青年读。“庆昌和”商号就象一个小小的图书馆,不断地吸引着先进青年成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邓子恢因此结识了四五十名有志青年。在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邓子恢的世界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22年,他向陈独秀写信,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虽未得到回音但他并未丧失信心,而是更加认真地学习和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1924年,他得知国民党改组,国共两党合作,并进一步知道在乡村从事反对封建地主豪绅的斗争,是整个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一部分。于是,从1925年开始,邓子恢便在龙岩和崇义秘密地发展国民党员。1926年12月,他在崇义经陈赞雍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在赣州的传播

寻乌进步青年刘维锷、邝才诚、古柏等在北京、上海、梅州等地求学期间,不断地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逐渐树立了共产主义信仰。1924年7月,刘维锷等人在北京组织了一个“寻乌同学会”,创办了《寻乌》杂志,针砭时弊,揭露寻乌的官僚豪绅和全国各地的官僚豪绅一样,顽固地维护封建礼教,扼杀先进思想,甘心做帝国主义走狗,尖锐地抨击他们在社会上强权横行的罪行。该杂志积极传播先进思想,大胆地指出人类的使命,就是除旧布新,创造未来。《寻乌》杂志在寻乌山区吹响了反帝反封建的号角,受到寻乌人民特别是先进知识青年的欢迎。

宁都籍在上海工作的进步青年连政公和在北京读书的温雪堂,也较早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4 年春,连政公出于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军阀政府腐败无能的不满,离开上海回到宁都。他从上海带回《响导》、《新青年》等进步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经验,在宁都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将金万邦、彭澎、王俊等一大批进步青年吸引在他们身旁。这年四五月间,连政公与曾雨蕉等人,在宁都创办了《孤灯报》。连政公任总编。《孤灯报》以大部分栏目介绍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摘登国内外新闻,评介时事,抨击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转登进步文艺作品。该报每期发行500多份,均被各界抢购一空。《孤灯报》如黑暗中闪烁的明灯,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光明,但却刺痛了宁都的封建势力。1925年春,由于封建势力的破坏,《孤灯报》被迫停刊,但连政公等进步青年却不屈服,又筹措经费,创办了莲峰私立中学,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改造社会的革命人才。

兴国的陈奇涵、胡灿、鄢日新、萧以佐等人,先后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广州黄埔军校学习。在军校,他们直接受到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教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在校期间,他们将自己所能得到的马克思主义书刊,寄回兴国“忧道小学”教员萧正清等人阅读,通过他们向家乡传播马克思主义。

于都的李英、丘倜,赣县的陈家纪、谢学琅、朱曦东,信丰的萧凤鸣等人,都在外地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的行动,对赣南各地青年影响很大,为青年们树立了榜样。

南康县的陈赞贤,在南昌第一师范读书时得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准备北伐,便毅然投笔从戎,于1921年5月赴广西参加国民革命军。1922年5月,他随军北伐江西,后因病返回家乡。养病期间,他阅读了《新青年》、《新江西》等大量进步书刊,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发动和领导家乡民众开展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1925 年冬,陈赞贤因领导农民反对北洋军阀拉伏的斗争,遭军阀当局通缉和搜捕,被迫避往广东南雄。1926年春,他在南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选头南雄总工会委员长。

南康的朱由铿早在南昌省立第一师范学习期间,就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来由团转党,曾任共产主义青年团南昌地委委员、国民党省党部候补委员等职。1925年5月30 日,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6月,朱由铿和曾弘毅(中共党员,共青团南昌地委书记)一起以“沪案(即五卅惨案)江西后援会”的名义,到赣州进行反帝宣传。他们带着“五卅”惨案中上海工人被英帝国主义分子惨杀的照片、传单等材料,首先在赣州省立第二师范师生中开展活动,然后又深入到南康、于都等县城乡进行宣传演讲,帮助赣州和南康、于都等七八个县城成立了“沪案”交涉后援会,使整个赣南又一次掀起了反帝爱国的怒潮。期间朱由铿还介绍赣州省立第二师范信丰籍学生郭一清、黄达等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至1926年夏,马克思主义理论已在赣南进步青年学生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在外地加入共产党组织的赣南籍青年已达30余人。其中兴国最多有14人,赣县(含赣州)、南康各5人,这就为中国共产党赣南地方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中共赣州支部干事会的成立

革命的种子一经播下,就必然要生根、开花。1926 年下半年,在国共合作共同努力推翻封建军阀统治的急风暴雨中,中国共产党赣南地方组织已在母腹中开始躁动了。

1926年6月,为迎接广东的国民政府北伐军进军江西,中共江西地委派出一批党团员,到各地去建立青年团和共产党组织,同时帮助建立国民党组织。被派到赣南的是曾天宇和朱由铿两人。他们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特派员。曾天宇是江西万安人,曾留学日本,后在北京中国大学就读,1919 年参加了北京的五四爱国运动,1921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回江西从事革命活动,1925年 1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领导学生运动。曾天宇和朱由铿到赣州后,先筹组国民党赣县党部,因反对军阀向商界勒捐,被军阀邓如琢发觉,曾天宇被捕入狱。朱由铿避往南雄,与陈赞贤会合在一起。

7月间,陈赞贤到广州向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人刘少奇汇报工作时提出:现在国民政府北伐,江西没有很多组织,请全国总工会派我回江西,先到赣州秘密组织工友,将来一方面在战争上可以帮助国民革命军,一方面在公开后工会就有了基础。刘少奇对陈赞贤的请求给予赞扬与支持,当即委派他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特派员,回江西工作。刚好在这时,朱由铿来到南雄,两人会合后即共同决定重返赣州,创建共产党组织。

8月初,陈赞贤、朱由铿回到赣州,以陈赞贤的老师丘恩华所办的律师事务所(设大新开路黄家祠)为掩护,秘密开展活动。不久,他们与在上海工专入党、返回赣县开展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谢学琅接上了关系。

1926年8月间,朱由铿、陈赞贤、谢学琅共同商定,在赣州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赣南的第一个地方组织--中共赣州支部干事会,朱由铿任支部书记,陈赞贤、谢学琅分别任支部干事。中共赣州支部隶属于中共江西地委,机关设在赣州大新开路黄家祠。

中共赣州支部干事会的成立,犹如茫茫的黑夜中,在赣南亮起了一盏耀眼的明灯。长期在黑暗中摸索苦斗的赣南劳苦大众,终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从此,赣南人民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革命时期。


  技术支持:赣州网络公司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培训课程 红色讲堂 红色文创 苏区人物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