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培训课程 红色讲堂 红色文创 苏区人物 联系我们
红色讲堂
中国共产党赣州历史
赣州党史大事记
赣南红色历史
苏区精神
长征精神
苏区故事
历史事件
红色中华
红色著作

赣南苏区的创建

浏览:次  更新:2021-07-27

第七章

赣南苏区的创建


一、红四军、红五军游击赣南

红四军游击赣南

1929年 1月,为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大规模“会剿”,并解决井冈山根据地面临的严重经济困难,根据中共井冈山前委柏露会议的决定,由彭德怀率部分红五军守卫井冈山,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主力3600 余人出击赣南,采用“围魏救赵”之计,吸引国民党军队,以解除敌人对井冈山的包围。

红四军按预定计划,顶风冒雪经遂川向赣南前进,1月17 日下午到达上犹营前圩。当晚,毛泽东和朱德在象牙村陈屋召集上犹县党员开会,了解情况。18 日,红四军进抵崇义县杰坝。晚上,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召集崇义县共产党员周然、陈必凯等 10 余人座谈调查,布置工作。19日,部队进占崇义县城,打开县监狱,救出了狱中的工农群众。当睁,毛泽东与朱德一起在县城张家祠召集崇义部分党员和师训所进步青年开座谈会,讨论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问题。次日,红四军军部工农运动委员会在县城城隍庙背大坪召开军民大会。毛泽东在会上演讲,号召群众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建立工农政权。

红四军进入上犹、崇义县境后,沿途张贴许多由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署名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共产党宣言》以及其他革命标语,将红军宗旨和共产党的主张与政策,告示民众:

红军宗旨,民权革命,赣西一军,声威远震。

此番计划,分兵前进,官佐兵夫,服从命令。

平买平卖,事实为证,乱烧乱杀,在所必禁。

全国各地,压迫太甚,工人农人,十分苦痛。

土豪劣绅,横行乡镇,重息重租,人人怨愤。

白军士兵,饥寒交并,小资产者,税扔极重。

洋货越多,国货受困,帝国主义,哪个不恨。

国民匪党,完全反动,口是心非,不能过硬。

蒋桂冯阎,同床异梦,冲突已起,军阀倒运。

饭可充饥,药能医病,共党主张,极为公正。

地主田地,农民收种,债不要还,租不要送。

增加工钱,老板担任,八时工作,恰好相称。

军队待遇,亟须改订,发给田地,士兵有份。

敌方官兵,准其投顺,以前行为,可以不问。

累进税法,最为适用,苛税苛捐,扫除干净。

城市商人,积侏累寸,只要服从,馀皆不论。

对待外人,必须严峻,工厂银行,没收归并。

外资外债,概不承认,外兵外舰,不准入境。

打倒列强,人人高兴,打倒军阀,除恶务尽。

统一中华,举国称庆,满蒙回藏,章程自定。

国民政府,一群恶棍,合力铲除,肃清乱政。

全国工农,风发雷奋,夺取政权,为期日近。

革命成功,尽在民众,布告四方,大家起劲。

红军所到之处的贫苦工农,读着这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四言体布告,耳闻目睹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情景,知道了“朱毛红军”是劳苦工农自己的军队,到处相传:“朱毛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帮助我们翻身来了!

1月21 日,红四军离开崇义,按预定计划经崇义铅厂、义安,向大余县城进发。驻大余县城的国民党保安团闻红军来攻,弃城逃跑。23 日,红军顺利进占大余县城。大余城位于梅关脚下,扼粤赣要道咽喉,著名的西华山钨矿就在县城附近,历来工商业都较发达。

毛泽东、朱德等于当日随军入城,红四军前委和军部机关驻县城老城天主堂内。当天上午,前委在老城西街吕屋召开全军排以上干部会议,布置工作任务:二十八团布置在城东北金莲山下,警戒赣州方向敌人;三十一团占据城西高山监视崇义方向来的敌人;军独立营、特务营驻城内保卫军部机关。下午在县城中山桥下游章江南岸的河坝上举行军民大会,毛泽东在会上讲话。当晚,红四军前委在老城天主堂召开连以上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研究决定在大余、信丰、南康一带与追赶而来的国民党军作战,以消灭敌人,实现“围魏救赵”计划。军部工农运动委员会工作人员则迅速在城内开展宣传工作,还派出人员到西华山钨矿,发动矿工起来革命。

红四军从茨坪出发向赣南出击当天,敌人即已发现红四军主力行踪。敌“会剿”总指挥部急令调遣各路军队进行追击和堵截。24 日清晨,从赣州方向追来的赣敌李文彬旅悄然逼近大余城郊。敌人的突袭,红军事先没有得到情报,当敌人抢占制高点天柱山、惜母岭,架起机枪向城内扫射时,红军才发现敌情。

而这时负责警戒赣州方向敌军的红二十八团团长林彪,因未及时执行军部命令,向赣州方向的池江、新城一线派出警戒部队,敌人突然的猛烈攻击,使二十八团警戒线很快被突破。林彪与党代表何挺颖商议,要组织全团撤退。何挺颖深知此战关系重大,坚决反对擅自撤退,亲自带领部队向敌军发起猛烈反击,刚打退敌人两次进攻就身负重伤,被厂个战士抬了下来。部队一时失去指挥,纷纷后退。身为团长的林彪此时不仅未指挥部队反击,竟然跟着溃退的部队往后撤。此时,城内红军区早餐完毕,正分头发动群众,筹粮筹款。部队的急速后撤,引起了城内一时混乱。

听到城外枪声大作,住在城内天主堂的毛泽东忽忙往城东赶去,确上陈毅也朝城东赶来。此时,好碰到林彪带着部队撤退。毛泽东顿时大怒,猛然喝道:“林彪!你为什么不指挥部队抵抗,你跑到哪里去?"林彪听到喝令,面有难色地回答说:“部队已撤下来了,还有什么好抵抗的?”毛泽东清楚,不夺回制高点,这一仗就无法打胜,怒气冲冲地命令道“你无论如何要抵抗啊,撤下来也要拉回去!"林彪仍拒而不听,想要往后退.站在旁边的陈毅见状,也气愤地批评林彪。于是,林彪又率队杀了回去。

在这危急时刻,朱德军长从三十一团赶回到军部,立即组织军独立营赶赴东门外向天柱山上的敌军反击。三十一团团长伍中豪也带领部队迅速控制县城东面制高点,掩护军部和辎重队伍向城南撤退。但是都未夺得阵地,牺牲了独立营营长张威和许多战士。激战至下午,虽未能将敌人打退,但为集合分散做群众工作的部队赢得了时间。最后,在三十一团掩护下,军部和二十八团撤出城外,连夜向南雄乌迳转移。仓促慌乱中,军部工作人员跟随三十一团机炮连及二十八团被打散的部队转移:毛泽东、朱德则随三十一团撤退,他们也找不到军部机关。二十八团主力独行一路,与军部和三十一团均失去联络。部队在漆黑中各自向约定的集结地点南雄乌迳靠拢。途中,三十一团主力又在南雄平顶坳遭追来的敌军两个团袭击,前委委员、工农运动委员会主任宋乔生和营长周舫等牺牲,在大余城筹得的1万余元现洋也丢失了。25 日傍晚毛泽东、朱德才在乌迳与军部机关和二十八团取得联络。可是当晚在立迳宿营时刚刚入睡,就得到南雄县党组织派人送来的紧急情报,得知乌迳民团和国民党军已追赶而至。半夜时分,毛泽东和朱德指挥部队紧急突围。

由于离开了原有根据地,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红四军出击赣南屡次陷入险境,处境十分艰难和被动。红四军下山后大余战斗首战失利,毛泽东原定“围魏救赵”、回救井冈山的计划完全被打乱,士气大受影响从乌迳突围后,部队沿小路踩着积雪摸黑沿赣粤边境向信丰方向前进,

饿着肚子连续行军作战十几个小时,1月26日到达信丰崇仙,击退当地民团,才停下体息。途中,负伤的二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坠马牺牲。当日,红四军军部在羊牯坝召开军人大会。毛泽东身穿破棉袄,拄着一根木棍,吃力地爬上一个高坡,向全军作了重要讲话,号召大家要坚定信心,革命到底!

红四军在大余激战受挫后,经广东乌迳突围,辗转赣粤边境抵达信丰县崇仙。在此,红四军前委得悉安远、定南、信丰三县边境有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活动。27日凌晨,为甩掉尾追之敌,部队遂经龙南东坑向定南、安远边境前进。这一带到处是地主豪绅的士围和民团。红军不断遭到袭击,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既找不到粮食,也找不到向导,寒风刺骨,薄衣单衫,赤脚行军,鲜血淌地,到了最为困难的境地,却没有人叫苦脱逃,大家咬紧牙关,坚持斗争。毛泽东、朱德与大家一样饿着肚子行军,他们的座骑都让给伤病员骑乘。

1月29日,红四军到达定南县月子岗,后卫部队与追击而来的国民党军第十五旅先头部队激战,掩护主力于30日赶到定南县龙塘圩,与在这一带活动的赣南红军第二十六纵队取得了联系。通过与红二十六纵队纵队长郭一清、党代表黄达交谈,毛泽东、朱德初步了解到当地情况。当晚,红四军在红二十六纵队的掩护下,至安远县的鹤仔圩宿营。鹤仔,位于安远、定南、寻乌三县之交,离安远县城约八九十华里。经半月之久征战的红四军已人困马乏,极度疲劳,急需争取时间休整,补充弹药给养,于是,毛泽东、朱德决定攻打安远县城。红二十六纵队奉命牵制敌军,红四军当日向安远城方向前进,毛泽东以红四军前委名义写信给中共安远县委书记罗贵波,要求县委立即组织群众武装暴动,配合红军攻城。

罗贵波接到毛泽东指示信后,连夜召开县委会议研究部署。县委面派出人员将所有能组织的群众都武装起来,组成暴动队,做好行动准备一面派县委领导人魏宗周前往迎接红四军。魏宗周赶到安远县南部孔田圩时,得悉敌军几个团与当地地主民团已准备在孔田北面的太平圩夹击红四军。他立即找到红四军军部,将情况向毛泽东、朱德报告。红四军遂改变计划,由黄达带路,改道向寻乌县方向前进。

31日,在孔田脱险后的红四军到达寻乌县菖莆圩,与中共寻乌县委书记古柏取得联系。古柏向毛泽东和朱德汇报了寻乌和赣南革命斗争情况,建议红四军转向项山罗福嶂,在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大山中找一个落

脚点。

2月1日,根据古柏建议,毛泽东和朱德率领部队直奔罗福嶂,经留车、青龙、双茶亭,当夜宿吉潭圳下村。圳下村,在吉潭以东约3华里。它四面群山环抱,中间是个东西走向的狭长田段和一条小河,村中住有十几户人家。毛泽东与贺子珍率一个警卫班住宿在村东头的文昌阁,朱德、陈毅、毛泽覃等军部机关和一个警卫排住宿在村中心的恭安围,前卫红三十一团与后卫红二十八团相距约4公里。

2日凌晨,前卫红三十一团已经出发,后卫红二十八团团长林彪违反规定,不等军部开拔就已撤哨,开始移动;住在前委和军部附近的特务营、独立营正整装待发:前委和军部机关刚开早饭,毛泽东还未起床。就在这时候,尾追而来的敌刘士毅第十五旅先头部队,乘着朦胧晨曦,绕过红二十八团驻地,突然向驻在圳下村中的红四军军部袭击。一时枪声骤起,噼噼啪啪,红军还以为是村中百姓放鞭炮。待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副主任谭震林和前委秘书长江华听清是枪声时,敌人已冲到离军部驻地仅几十米的地方。而此时,军部机关已被敌人包围,朱德、陈毅都被敌困在其中。

在这危机时刻,谭震林和江华一边抵抗,一边命警卫员赶紧叫醒党代表毛泽东,并通知朱德军长撤退。被枪声惊醒的毛泽东,由警卫班掩护从后门突围出去。村中一条小河,河上有座小桥,桥上桥下挤满了争相过桥的红军战士,一片混乱。毛泽东飞快上前,朝挤在桥头的红军大喊“不要跑,要抵抗敌人!”这时,毛泽东夫人贺子珍赶到。毛泽东向贺子珍要过手枪,朝天开了一枪,继续大喊道:“不要跑!要抵抗敌人!”贺子珍也合着毛泽东声音大喊。警卫班跟上来,依托河沿向追来的敌军射击,混乱的红军战士们纷纷加入抵抗的行列。随后,毛泽东和贺子珍由警卫班掩护,涉水过河,突围上山。

朱德军长离开住处时,敌军已近在眼前。他手提冲锋枪与警卫排一起,杀开一条血路,突围出来。朱德夫人伍若兰与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妇女组组长曾志,跟在朱德后边一起突围。不料伍若兰在爬一个土坎时腿部中弹,负伤倒地,不幸被俘,后被押解至赣州,于2月12日在赣州城卫府里英勇就义。

军士兵委员会主任陈毅和谭震林、江华等一起,冒着枪弹从前门冲出,机智脱险。毛泽东的弟弟、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宣传科长毛泽覃,身负重伤,幸而突围。

这时,红四军特务营组织全力拼死掩护,担任前卫的红三十一团听到后面枪声紧密,赶紧回头接应,军部才得脱险。只见到毛泽东等人,打回村中,既不见朱德,也不知红二十八团去向。他们一直等了两三个小时,才看见朱德带着警卫排从一条小路赶了上来。此时,毛泽东和朱德只好和红三十一团、军特务营和独立营部队,按预定目标,当晚全部转移至罗福嶂宿营。

罗福嶂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子,四面高山中间一块狭长小盆地。毛泽东、朱德和军部住在村中芹菜塘大庙中。红四军此时处于井冈山下山以来最困难的险境之中。全军在大余、信丰、寻乌损失约 200支枪、600人。部队早已断粮,官兵连续七八天半饥半饱;几次战斗加上寒冷饥饿,伤病员剧增,又无处安置,只得用担架抬着行军、转移;弹药损耗殆尽,屡次战败,又无缴获补充。一时,部队士气低落,埋怨情绪日增。

面对红四军所处困境,2月3日,毛泽东在罗福嶂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就红四军的领导体制、行动方向及如何对付严峻复杂的敌情等,展开了讨论和争论。会议决定,全军向吉安东固前进,找个落脚之地;同时决定部队整编为第一、三两个纵队,毛泽东与朱德各带一路分头向东固进军:撤销红四军军委,将一切权力集中于前委,以减少层次,便于机断。会上还决定:万一部队失败,领导人要分别潜往上海等地,化名登报与组织联系,重振旗鼓再干。毛泽东化名“杨子任”,朱德化名“王楷”。

会议尚未结束,中共寻乌县委书记古柏匆匆赶来通报:国民党军队正向罗福嶂实施包围。毛泽东和军部决定全军按罗福嶂会议决定立即向东固前进。2月4日凌晨,红四军从罗福嶂出发,沿着赣闽边界崎岖山道前进。当晚,在寻乌县罗塘再遇国民党军刘士毅第十五旅阻击,遂折向福建武平县东留、太阳桥,然后转入江西会昌县东部的河头、半迳。

2月7日,红四军抵达瑞金县拔英、武阳一带,渡过绵江。2月8日下午,据守瑞金城的国民党福建省防军混成第二旅郭凤鸣部1个营闻风而逃,红二十八团绕过县城进抵瑞金县北大柏地,红三十一团进占瑞金城,军独立营、特务营宿营于黄柏圩。午后3时许,毛泽东派张宗逊带一个连保护贺子珍入瑞金城收集报纸。他和朱德、陈毅等及军直属队在距宿营地黄柏圩约4华里的一片小松林中等待。

黄昏时,贺子珍、张宗逊等完成任务从城内出来,不料追敌刘士毅部先头部队已赶到城外并发现了他们。敌人一边开枪一边追赶。贺子珍不顾子弹嗖嗖从身边飞过,抱着报纸策马狂奔,张宗逊指挥部队顽强抵抗,边打边退。在小松林中等待贺子珍他们的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再次处于危险境地。

紧急时刻,朱德抽出手枪要亲自上阵阻击,被毛泽东拦住。陈毅见状,奋臂一呼:“军直属队跟我来!”旋即带着军直属队 30 余人直扑追来的敌军,与张宗逊带领的连队一起,一举将敌人击退,掩护毛泽东和朱德向黄柏圩撤退。当晚,毛泽东翻阅从瑞金城缴获的报纸,查明了敌情。原来追赶而来的敌军系国民党军第十五旅刘士毅部第二十九团和三十团。

2月9日,正是农历除夕,红四军在大柏地宿营。毛泽东和军部机关驻在大柏地王家祠。清晨,军部命令部队往宁都方向开拔。被敌人追得疲惫不堪的前卫红三十一团三营抗命不前,派出代表联络其他连队,发誓要和追敌刘士毅决一死战。营党代表罗荣桓和营长陈明代表全营前往军部请战。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军情变故,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召开前委紧急扩大会议,商研对策。朱德已仔细观察过大柏地地形,发现大柏地麻子坳狭长10华里,两边峰峦叠嶂山林茂密,仅沟底一条小路向北可通宁都,是打伏击的好战场。毛泽东也认为,追敌刘士毅第十五旅是红军的老对手,兵骄将傲,却不经打。红四军自下山以来被这股敌人追得精疲力尽,将士们对该敌恨得咬牙切齿,求战心切,斗志高昂,士气可用。

毛泽东、朱德顺应军心,果断作出决定:此仗必打,以振军威。会上当即部署,红三十一团及军特务营占领麻子坳东侧山头设伏;红二十八团三营在麻子坳西侧制高点占领阵地,一营从右翼向敌侧后迂回断敌退路,二营在敌来路上诱敌进入伏击圈,并占领有利阵地,阻击敌人前进,掩护主力展开;军独立营和直属队为预备队,随军部行动。当日上午,各部分头行动。此时,大柏地村中的老百姓因对红军不了解,己逃避一空。部队已经一天未吃饭,饥饿难耐。有人建议让部队先动用村中百姓的粮食和食品,算清价钱,留下欠条,待以后如数归还,得到毛泽东的批准。部队吃了一顿饱饭,精神抖擞。

10 日上午,红四军各路伏兵进入阵地。午后 2 时左右,尾追敌人先头部队在绵绵细雨中大摇大摆进入红军伏击圈内。担任阻击引敌任务的二十八团二营营长胡世俭一声令下,红军各类武器一齐开火。战斗非常激烈。胡世俭负伤牺牲,营党代表萧克继续指挥战斗。当晚,红军与敌人在大柏地对峙。

2月11日,上午9时许,敌人全部进入红军口袋。朱德见时机已到,一声令下,大柏地 10 里狭谷枪声大作,杀声震天。红军将士们向敌人猛列冲击,展开肉搏,朱德和毛泽东亲自率部与敌搏斗,战斗之激烈前所未有。

战斗至中午胜利结束。清点战果,追敌两个团全部被歼。红军共毙、伤敌300余人,俘敌800余人,缴枪800余支。敌军两团长萧致平、钟桓亦被俘,只是他们混在俘虏中未被认出获释而脱逃。大柏地一战扭转乾坤,遭到惨败的敌刘士毅第十五旅残部狼狈逃回赣州。另一部追敌李文彬第二十一旅闻讯惧歼,龟缩于会昌、于都一线,不敢再追。红军打扫战场,将缴获的好枪留下,坏枪统统丢入小河深潭中。这是红四军下山以来的首次胜仗。陈毅称之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大柏地战斗大捷,彻底扭转了红四军自井冈下山出击赣南1个多月来的失败情绪,重振了四军雄风,扩大了红军影响。这次战斗的壮烈情景更让毛泽东难以忘怀。四年后的1933年6月,毛泽东尽管受到王明“左"倾领导者排斥打击,心情郁闷,可他从宁都开完中央局会议返回瑞金停宿大柏地时,凝望村前墙壁的累累弹痕,不禁感慨万端,写下了《菩萨蛮·大柏地》词一首:“赤橙黄绿青兰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大家兴高采烈地庆贺胜利、庆贺新年。当年5月红四军重返大柏地时红四军政治部如数向老百姓发放所久的款项,毛泽东亲自向老百姓表示感谢。大柏地老百姓都说:从没见过这么好的军队!

大柏地战斗后,红四军军威大振。2月13日,全军将士斗志昂扬,在沿途庆贺新年的喜爆声中,经对坊、长胜进占宁都城。驻守宁都城的赖世琮团早已逃窜。宁都党组织负责人彭澎、王俊等迅速与毛泽东、朱德等红四军领导取得联系,协助红四军在县城和城郊发动群众打土豪,通过县商会招待处筹得现洋5500元,草鞋、袜子7000余双,棉布300多匹。14日,红四军由彭澎、王俊等引路,离开宁都经黄陂、小布向吉安东固前进。

16 日,红四军到达永丰龙冈。此时,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和刚刚成立的江西红军独立第四团,正在兴国县莲塘整训。东固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红二团团长兼党代表李文林接到宁都党组织送来的消息,立即带着红二团1个连赶到永丰龙冈,迎接朱毛红军。红二、四团主力也连夜从兴国开往东固,准备与朱毛红军会师。

17日,李文林引导红四军进抵东固的南垄宿营。18日上午,红四军在南垄河边召开军人大会,下午移师东固圩。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四团也已赶到东固螺坑,并于 20日下午举行了盛大的会师大会

红四军在东固停留期间,前委还与中共赣南特委取得了联系。毛泽东在螺坑云汉堂主持召开了有红二、四团干部,吉安、泰和、兴国、宁都等县党的负责人和东固根据地领导人参加的干部会议。会上,毛泽东传达了党的六大会议精神,分析了国内外形势,阐明了党的任务、方针、政策,并听取了各地的情况汇报。对红军的建设、革命根据地的土地分配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等问题作了明确的指示。会后,红四军前委决定将红军伤员200余人,一部分送到桥头,一部分留在东固治疗。

红四军原准备在东固休整、补充后,就打回井冈山去。而在这期间,毛泽东得知井冈山已经失守,彭德怀率领红五军突围向赣南游击,救援井冈山的计划已不能实现。同时,还获悉敌军已向东固逼近。于是,毛泽东果断决定,红四军放弃回井冈山的计划,向敌人力量薄弱的闽赣边游击,寻求新的出路。


红五军游击赣南

按照柏露联席会议部署,彭德怀、滕代远和何长工等指挥留守井冈山的红五军和红四军三十二团,与进攻的国民党军展开了顽强斗争。1929年1月30日,国民党军从四面八方向井冈山发起猛攻,黄洋界、八面山等防御阵地先后失守。红五军军长彭德怀、党代表滕代远按照中共湘赣边界特委预先决定,率红五军千余人向遂川方向突围。遂川大汾一战,红五军损失过半。最后彭德怀、滕代远率剩下的500 余人,转向赣南游击。

2月6日,红五军到达崇义思顺,与国民党军第五旅1个团激战后,7日抵到麟潭,又与敌战,突围至稳下,9日进抵大余县新城的周屋村。红五军指战员们包括派出的哨兵都已极度疲劳,晚餐后全部倒头昏睡,唯有彭德怀军长摸黑在村中独自巡察。10日凌晨,4个营的追敌赶来,枪声夹杂着除夕的爆竹声“呼呼”响起。彭德怀赶紧叫醒熟睡的号兵紧急吹号,命令部队抵抗。激战3个多小时后,红五军且战且退,转移到南康龙回。清点人数,只剩下 283 人。另有 200 余人在混乱中与军部失去联络,由大队长李光带领转移到了南雄县境,被敌人击溃失败,李光也在战斗中牺牲。

当日,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剩下的 280 多人,从信丰县牛冈圩附近渡过桃江,继续东进。15 日在石背与敌1个团激战后,经安远县重石、会昌县乱石(今于都县靖石)、西江,至2月底到达瑞金县瑞林寨,与中共于北特区委取得联系。于北特区委书记李骏前往迎接红五军到了桥头根据地。桥头群众热烈欢迎红五军到来,他们为红军侦察敌情,准备向导,还替红军买了近千发子弹。因敌军追来,李骏等人又带领红五军转移到兴国县茶岭,继续休整。

彭德怀、滕代远和中共于北特区委领导一起召开军事会议。彭德怀主张选择有利地形打击尾追之敌。刚从红四团调回特区委工作的钟声楼却认为,与尾追之敌交战,力量悬殊较大,恐难取胜,而于都县城仅有敌1个补充营驻守,不堪一击,不如奔袭于都,既可甩掉尾追之敌,又可筹集军饷,缴获武器弹药。彭德怀采纳了这一意见。

3月5日晚,彭德怀与钟声楼率领红五军和桥头地方革命武装500余人,急行军一登夜,于6日深夜抵达于都城郊。中共于北特区委派出的先头部队已收集了登城的楼梯,并派人潜入城内。凌晨3时,红军突击队分4路翻越城墙,打开北门。部队猛扑城内,全歼敌军第十五旅1个补充营和靖卫团、县警备队六七百人,赶跑了国民党县长,击毙了县公安局长,放出了关押在狱的全部“犯人”,缴获步枪三四百支、轻机枪两挺,子弹几十担,筹款 2000 多元。这是红五军自井冈山突围以来取得的第一个胜仗。于都群众称赞红五军为“天兵”。

为防敌人反扑,当日下午3时,红五军和于北地方革命武装全部指出县城,转移到城南30里的小密村宿营。当地党组织发动群众热烈慰劳红军。彭德怀拨出100余支枪给当地党组织发展地方革命武装。军党代表滕代远在于都县城邮局收集报纸时,因枪走火身负重伤。彭德怀将他安置在小密村隐蔽治疗,同时留下的还有红五军参谋长邓萍等伤病员。

3月8日拂晓,彭德怀率红五军离开小密,到达赣县牛岭。钟声楼等也率于北地方武装返回桥头。红五军在牛岭休整近10 天,开展宣传工作,动员当地10余名贫苦农民加入红军,有100余名俘虏经过教育也加入了红军。3月中旬,红五军从牛岭出发,奔袭近200里,突然攻占安远县城。安远靖卫团不甘失败,胁迫近万农民连续3天围城反扑。红军一面向围城农民进行宣传,一面派出两个大队突击城外,打死靖卫团丁数十人,还故意让几百农民进城,将没收地主豪绅的财物发给他们。这样做了两三次后,围城农民逐步提高觉悟,自动解散,还有二三百人报名参加了红军。红五军占据县城10天,放出了在狱“犯人”,赶制了军衣,筹措了军费。

这期间,中共安远县委派杜隆奎入城,向红五军军长彭德怀汇报情况。彭德怀了解到县委的同志经费困难,全靠砍柴烧炭卖维持生活,使拨款给县委作活动经费。杜隆奎退回了银元。他对彭军长说:我们砍柴烧炭卖,可以勉强维持生活,银元留给你们作军费。彭军长对此深受感动后来在湘赣和湘鄂赣苏区几次表扬了安远县委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安远县城,彭德怀根据敌情变化,准备打回井冈山去。一日从织获的国民党县政府文件中,忽然得知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已在福建长汀消灭郭凤鸣旅,喜出望外。他立即决定率部向瑞金进发,与红四军会合。

1929年3月底的一天,毛泽东和朱德在福建长汀接到一位农民从瑞金送来的急信,得知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已到瑞金。4月1日,红四军回师瑞金,当日与红五军在瑞金城郊会合。红四军、红五军会师后,部队即以4天为期,分散到县城、壬田、西江、九堡等地开展群众工作,指挥机关设在县城。红四军前委在县城召开前委会议,听取彭德怀关于井冈山失守和红五军游击赣南的情况汇报。


二、制定“一年争取江西”计划


红四军前委瑞金、于都会议

1929年4月3日,红四军前委在瑞金接到中央交通员区寿昌送来的中共中央2月7日发出的致红四军前委的信(史称“中央二月来信”)。中央在这封信中依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对国内革命形势作了悲观的估计,主张“将红军的武装力量分成小部队的组织散入湘赣边境各乡村中进行和深入土地革命”,并认为“朱毛两同志留在部队中目标很大,徒惹敌人更多的注意”,因而提出“朱毛两同志在目前有离开部队的必要”。中央的这封信在部队中传达后,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中央的这封来信,涉及到对形势的估量和中国革命道路等重大问题毛泽东和朱德、彭德怀等同志不得不进行认真的思考。4月4日和5日,红四军前委在瑞金城一座大祠堂召开扩大会议,认真讨论中央这封来信。4月5日,毛泽东代表红四军前委,给中央写了回信。毛泽东在信中不同意中央来信的主张,除批评中央对客观形势和主观力量估计太悲观外,还以主要篇幅对红军的游击斗争经验、农村根据地与城市斗争关系及其发展前途等这些与中国革命道路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阐述了前委的意见。毛泽东在信中对红军建立三年来的游击斗争经验,第一次作了系统总结,详细分析比较了闽、浙、赣三省敌情和政治经济状况后,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提出扩大红军的数量,造成群众割据、“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

4月6日,红四军和红五军结束在瑞金的工作向于都推进。8日,红四军军部和前委机关进驻于都县城谢家祠,部队则分驻县城周围农村开展群众工作。9日,毛泽东和朱德在县城管屋会见了中共赣南特委常委萧韶和中共于都县委书记尹绍伦,了解赣南和于都革命斗争情况。10日毛泽东出席在县城昌村小学召开的于都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作重要讲话。会上决定成立于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和县赤卫大队。11日,毛泽东在于都县城管屋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和中共赣南特委、于都县委领导人和中央军委巡视员罗寿男参加的联席会议。会议对“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及行动措施,进行了深入讨论。

会上,决定红四军抓紧时机在于都、兴国、宁都三县分兵发动群众帮助建立革命武装和红色政权。会议要求赣南特委要很好地配合红军的行动,加强对赣南东北部各县革命斗争的领导。会上,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执意返回湘赣边界。会议同意他们的计划,并要求他们尽快恢复和扩大苏区,发展革命武装,使赣南闽西与湘赣边的红色区域连成一片。


红五军离开赣南返回井冈山

1929年4月13日,彭德怀携带毛泽东以红四军前委名义给湘赣边界特委的信,率领红五军开始返回井冈山。经过在赣南两个多月的游击,红五军人数已发展到约700人,战斗力得到加强,留在于都小密村治伤养病的滕代远、邓萍等已痊愈归队。

15日,部队到达信丰安息。彭德怀本打算指挥部队连夜袭占信丰城以充实回途给养,后得知守敌已加强戒备,遂舍弃计划,继续进抵黄泥排红五军在此休整了几天,得到赣南红二十六纵队和信丰党组织的大力支持。休整期间,部队就地发动群众,宣传革命,还在红二十六纵队配合下攻下东岗堡,俘获保卫团团总王荣藻,消灭了一批地方反动武装。

几天后,红五军继续踏上回师征程。红二十六纵队也由纵队长郭清率领,全部加入红五军,编为军部政治保卫大队,由李寿轩任大队长郭一清任党代表。与此同时,当地近百名青年农民也报名加入红五军使红五军扩大到千余人。郭一清是 1928 年3 月信丰农民武装暴动的领导人之一。他率队加入红五军不久,改任红五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政治委员,后又任红八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1930年7月25日在红军第一次攻打长沙战斗中牺牲。

红五军经南康、大余、崇义和上犹县营前,于4月底抵达遂川县黄坳打败遂川萧家壁为首的地主武装数百人,5月2日安全抵达宁冈县茅坪。此后,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红五军和湘赣边界各县地方革命武装,不仅恢复发展了湘赣革命根据地,还建立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红五军发展成为红三军团。


三、赣南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党组织的活动


于兴宁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

1929 年 4月12 日,红四军、红五军和于都城乡工农群众近万人,在县城东门河坝举行大会。会上宣布赣南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于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张文焕任主席:同时宣布成立于都赤卫大队,由红四军派出的红军干部刘永和任大队长,张文焕兼任党代表。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出席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

随后,朱德率领的红四军第一、二两个纵队,从于都城郊出发向北行动,经于都岭背、仙下、银坑,4月底到达宁都西南部的赖村、青塘。红军沿途打土豪,分浮财,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道理,还帮助建立了一些区、乡红色政权。

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三纵队,从于都县城出发,向西经于都的罗坳、峡山和赣县的江口、南塘,中旬末到达兴国。三纵队分散在兴国东北部农村发动群众,毛泽东带领部分人员住在兴国县城潋江书院魁星阁。

毛泽东率红四军到达兴国时,兴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已经在县城成立,萧芳全任主席。毛泽东对此很高兴,帮助制定了《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政纲》,颁布了《兴国土地法》。

为了帮助兴国县开展土地革命斗争,毛泽东在文昌宫旁的崇圣祠,亲自主持举办了一期兴国土地革命干部培训班。兴国的革命骨干陈奇涵、萧华、鄢日新等48 人参加了培训,时间一个星期。毛泽东和红四军三纵队党代表蔡协民都讲了课。毛泽东主要讲了中国共产党对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主张和方针政策,一共讲了3天。蔡协民主要讲开展土地斗争的方法。参加培训的同志后来都成为兴国和赣南土地革命斗争的骨干。毛泽东也一直关心兴国的土地革命斗争,1929 年夏红四军到闽西后,他还写信给兴国县委,了解土地分配情况,后来又专门就土地斗争问题作了著名的“兴国调查”。

在兴国期间,陈奇涵和兴国县委的同志在县城黄隆顺客栈请毛泽东吃饭。四个炒菜加一个粉蒸笼放在桌上,毛泽东给起了一个高雅的名字:“四星望月”。

4月26日,毛泽东和蔡协民等带领警卫排经江背、樟木,会合三纵队主力,27日到达宁都县青塘,与朱德率领的一、二纵队会合,准备攻打宁都城。

1929年2月13日,红四军第一次进占宁都城时,盘踞城内的赖世琮民团闻风而逃。红军一走,赖世琮又卷土重来。毛泽东和朱德决定消灭这股敌人。4月28日,红四军各纵队进驻宁都城西的虎陂、甑贝岭、背村、刘坑、土围一带。毛泽东、朱德、朱云卿等军部领导听取了宁都党组织负责人彭澎、王俊等的汇报,察看了地形,研究确定了攻城战斗方案,动员部队和当地群众做好了攻城的一切准备工作。

4月29 日拂晓,毛泽东和朱德来到设在蓟背岭的攻城指挥所,指挥部队从西、北两个方向,向县城发起猛攻,同时组织宣传队向城内敌人喊话宜传。敌人负隅顽抗。主攻西门的红四军一纵队二支队支队长萧克,带领战士们穿过城墙下的民房,找到一个城内通出的涵洞口。他命令部分战士从涵洞口内钻进袭击敌人,自己带着部队攀登云梯登城墙。在内外火力的猛烈射击下,红军终于登上城墙,攻入城内,全歼守敌一个团,活捉敌民团团长赖世琮、副团长谢益生以下官兵500余人,缴枪数百支 。

红四军占领宁都城后,各纵队分头在县城四郊打土豪、分浮财,宣传发动群众。毛泽东、朱德在县城西温屋主持召开县城党员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共宁都临时县委,由赖金声任书记。5月3日,在城西“儒学”门前广场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宁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彭澎当选为主席;同时成立了宁都县赤卫大队,王俊仟大队长,谢荫南任党代表。毛泽东、朱德在大会上讲了话。大会结束后,处决了作恶多端的敌副团长谢益生和一个民团头目。接着,红四军政治部帮助宁都临时县委举办了党员训练班,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宁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和县赤卫大队也积极配合红四军开展活动。

5月中旬,毛泽东在宁都接到中共闽西临时特委书记邓子恢来信,得知蒋桂军阀战争已经爆发,闽西敌军兵力空虚,遂决定全军重入闽西帮助闽西打开革命斗争新局面。16日红四军离开宁都县城,18日到达瑞金壬田。当晚,红四军前委在壬田召开扩大会议。19 日,红四军从壬田出发第二次进入闽西。

红四军在瑞金、于都、兴国、宁都等县分兵活动一个半月,达到了深入发动群众、帮助建立红色政权和地方革命武装、开辟和扩大红色区域的预期目标,有力地推动了赣南土地革命斗争的深入开展。


保卫兴桥宁红色区域的斗争

在兴国、桥头地区活动的红独立第二、四团,于1929 年5月间奉中共赣西特委命令回到东固整训。此时二团有850 余人,枪 470 余支:四团亦有枪400余支。为加强对红二、四团统一领导与指挥,中共赣西特委决定成立红二、四团行动委员会和政治委员会。6 月上旬,红二、四团仍在兴国、东固边界地区游击。中旬起根据赣西特委指示,红二、四团行动委员会决定扩大游击战争于吉水、永丰、乐安等地,后在兴国、宁都交界的青塘与敌交战失利,被迫转向广昌、南丰活动,以期与在闽西活动的红四军会合。

红二、四团5月间离开兴国、桥头后,驻赣南的国民党军第十二师三十五旅张与仁部萧希贤团和三十六旅周至群部,先后乘机侵犯兴国、桥头、宁都红色区城。敌人所到之处,大肆烧杀抢掠,摧残百姓,还强迫家家户户老百姓在自家门上张贴打倒“朱毛李段”标语,妄图一举推毁兴桥宁红色区域。

面对敌人的进攻,兴桥宁地区人民在党和红色政权领导下,与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1929 年五、六月间,中共赣南特委决定成立中共兴桥宁行动委员会以陈奇涵为书记,统一领导这一地区的党政组织和革命武装,与敌人斗争保卫红色区域。由于红二、四团已经离开,中共兴桥宁行委便于6月间迅速组建了新的地方红军部队--红二十五纵队。

红二十五纵队在兴国县城岗的迥龙村正式宣布成立。它是由兴国崇贤、高兴、城岗、莲塘、东村、官田等地革命武装和桥头、宁都部分游击队合编而成,由邱超群任纵队长、萧以佐任纵队政治委员,萧正彦任纵队参谋长,蔡先文任军需长。纵队下辖4个大队,第一、二大队均为兴国的地方武装;三大队是桥头地方武装;四大队为宁都地方武装。纵队部还直辖有特务排。全纵队约500人、枪350支。

红二十五纵队担负起保卫兴桥宁红色根据地的任务,在兴国、桥头、宁都地区与进犯之敌张与仁旅和周至群旅周旋游击。他们利用险峻的山地,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牵着敌人的鼻子在山区乱转。当敌人进攻鼎龙时,他们转移到东村:敌人进攻城岗时,他们转移到崇贤、枫边。敌人处处扑空,疲于奔命。纵队成立不久,就攻破了豪绅地主负隅顽抗的兴国方石岭土围,击毙大土豪侯光鉴。兴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机关退出兴国县城后,在枫边的坊坑遭敌张与仁旅一部包围。红二十五纵队和地方武装与敌人展开激战,掩护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机关突出重围,转入山区。战斗中,官田游击队长陈奇嵛、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委员潘月英等10余人英勇牺牲。9月30日,红二十五纵队和兴国赤卫队近2000人,乘敌张与仁部退出兴国之机,围攻兴国县城数天,终于在10月3日下午3时攻入城内,击毙靖卫大队长陈太祥等40余人,缴枪30余支。国民党兴国县县长刘占元弃城逃往赣州。兴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机关也由城岗迁回城内,并于10月6日发布了《为克复兴城告民众书》。

桥头根据地人民在中共于北区委和于北区革命委员会领导下,同敌人展开机智英勇的斗争。李骏、朱学久、钟声楼等先后组建了于北游击队第四、第九、第十等大队。他们采用与敌人盘旋游击的战术,乘隙攻打古龙冈、上下谢、葛坳、大田、瑞林和银坑等地土豪劣绅盘踞的土围据点,保卫和扩大红色区域。10月中旬,红四团和红二十五纵队返回桥头。10月18日,两支红军得到于北地方武装密切配合,在桥头伏击进攻的国民党军第三十四旅六十八团,毙伤敌人 30 多名,俘敌数名,缴获步枪60 多支、重机枪1挺、迫击炮1门。敌人狼狈逃窜。这次战斗后不久,为更有力地打击敌人,于北地方武装合编组建了赣南红军第二十七纵队,共100 余人枪,谢芳湖任纵队长,朱学久任党代表。桥头根据地的区域范围扩大到宁都南部、瑞金西部和于都北部。12月,在桥头还成立了兴于边界革命委员会,谢振春任主席。

中共宁都临时县委、县革命委员会和县赤卫大队在红四军离开后,由于国民党军十二师周至群旅进攻,即转入北部东韶、黄陂、小布、洛口地区活动。这时,中共赣西持委也在宁都东韶设立赣东办事处,金万邦为主任,领导宁都、广昌、永丰、乐安、宜黄、南丰等县革命斗争。1929年8月,宁都临时县委在东韶召开扩大会议,会后临时县委机关迁驻黄陂。临时县委书记高秀峰根据赣西特委指示,将工作重点转向赣东各县。这样,宁都北部地区成为整个赣东革命斗争的中心,使宁都、广昌、宜黄、乐安、南丰边境地区红色割据区域连成一片。

宁都县反动势力为扑灭革命烈火,以国民党县长温渭臣、豪绅严维坤为首组织起靖卫团反动武装,密切配合国民党驻军,向宁都北部红色区域发起大规模“清剿”。宁都临时县委、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指挥县赤卫大队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反“清剿”斗争,利用有利地形打击敌人。在反“清剿”斗争时,身患重病在茅家斜村隐蔽治疗的县革命委员会主席王俊和夫人曾玉秀,不幸落入敌手,惨遭拷打后英勇就义。县赤卫大队党代表谢荫南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宁都人民强忍悲痛,同敌人展开更加顽强坚决地斗争。至1929 年底,全县已建立5个红旗社(即中共区委)、33个党支部,党员发展到445名。县赤卫大队扩大到 300余人、160余支枪。

于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和县赤卫大队自1929年4月12日宣布成立之后,先在县城四郊配合红四军行动,发动群众建立区乡革命委员会。红四军离开于都南部后,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和县赤卫队由张文焕、刘永和率领,转移到于都西南罗坳和里仁、水镜地区活动,打击禾丰、小溪的靖卫团。但是6月间在新陂觉村体整时,遭到禾丰、小溪靖卫团的四面包围,县赤卫队遭受重大损失,张文焕带着少数队员突围转移到安远县继续开展武装斗争。于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暂时停止活动,于都县委未受大的损失,继续领导于都南部人民进行斗争。

1929年底,受到兴桥宁红色区域军民沉重打击的国民党军不得不撤退,被调往闽粤参加蒋桂军阀战争。兴桥宁人民保卫根据地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赣南第二次党代表大会的召开

中共赣南临时特委机关自1928年10 月在赣州田螺岭被国民党军破坏,临时特委书记汪群夫妇被捕牺牲后,曾停止活动1个多月,与中共江西省委和赣南各县党组织的联系,也一度中断。12月,赣南各县党组织负责人共约集中于都县步前冈,召开了赣南党员代表会,自动恢复了特委组织,选举杨柳春为特委书记。鉴于特委机关在赣州城一再遭到破坏特委决定将新成立的机关转移到革命斗争基础好、交通又便利的于都步前冈。

1929年2月间,代表赣南党组织出席江西第二次党代表大会的原特委常委萧韶,回到赣南,在于都步前冈召开了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传达了省党代会精神。4月11日,赣南特委代表萧韶在于都县城参加了毛泽东主持召开的前委、特委联席会议,听取了红四军前委关于赣南革命斗争的指示。为贯彻省第二次党代会和红四军前委指示精神,赣南特委于同年5月间在步前冈召开了赣南第二次党代表大会。

此时,赣南已有兴国、于都、信丰、寻乌、安远等5 个县委,赣县、宁都2个临时县委,崇义、瑞金、南康等3个区委,还有兴万赣边区委和于北区委;会昌、石城两县亦即将成立区委。全赣南有共产党员约3000人。

在赣南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上,讨论通过了《政治决议案》,选举产生了特委执行委员会,以杨柳春、萧韶、廖贵潭、丛允中、郭贞、罗寿男等 11 人为委员,选举杨柳春、萧韶、廖贵潭、丛允中、郭贞、罗寿男等6人为常委,萧韶任特委书记,杨柳春为组织部主任,廖贵潭为宣传部主任,丛允中为秘书长。


中共赣南特委工作重点的转移

红四军和红五军游击赣南,特别是红四军在于都、兴国、宁都、瑞金等县分兵发动群众,极大地推动了赣南东北部各县革命斗争的深入开展。中共赣南特委本应按照4月11 日前委、特委于都联席会议的决定,紧密配合红四军将工作重点放在东北部各县,乘势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土地分配,建立区乡红色政权,发展壮大革命武装,巩固扩大红色区域。但是,在赣南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上,对于如何紧密配合红四军迅速创建赣南革命根据地等问题,却未展开深入讨论。而中共江西省委一再要求赣南特委必须以粤赣大道为中心区域开展工作,也就是要赣南特委必须将工作重点放在赣州及河西地区。因此,赣南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之后,特委便将主要精力转向开展赣州、南康、大余、西华山钨矿以及盘古山钨矿的工人运动。特委机关也从于都步前冈迁至赣县江口小均坑、寮里坑石芫潭等地,8月后又迁至南康的唐江、龙回等地,10 月间迁入赣州城内。特委书记萧韶也于七八月间由省委调至赣东北工作,廖贵潭接任特委书记。

赣南特委的工作由于脱离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革命武装斗争这一正确方向,致使粤赣大道的工作始终未取得明显的成绩。赣州城内自1928 年赣南特委两次遭受大破坏后,党的组织基本停止了活动,工会组织也始终未能恢复。特委虽花大力气在南康县唐江一带建立了中共蓉庾特委,在南康、大余边界地区发展了一些党的组织,但始终未打开南康和大余的工作局面。西华山钨矿在1929年10月间召开了党员代表会,成立了区委,还组织矿工举行过规模较大的罢工斗争,但很快遭到反动势力镇压。特委还于七八月间派出徐复祖(化名刘义顺)到盘古山钨矿,建立了中共盘古山特委并任书记,但到年底也未在矿工中发展党的组织,其至担任特委副书记的陈奇,携带特委的活动经费潜逃了。

1929年10月10 日,国民党赣州当局以清查户口为名实行大搜捕。设在城内的特委机关再次被破坏,赣南特委书记廖贵潭被捕后牺牲。由丛允中接任赣南特委书记,机关仍设在赣州城内。


四、赣南苏区的形成


红四军由闽入赣分兵发动群众

1930年初,为粉碎闽粤赣三省敌军对闽西苏区的第二次“会剿”,红四军前委决定采用“离开闽西,保卫闽西”的策略,朱德率红四军第一、

三、四纵队,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二纵队,分两路离开闽西,回师赣南

1月23日,毛泽东率部抵达宁都东韶与在这里休整的朱德部会合,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会议,决定将部队分散发动群众,扩大红色区域。具体部署是:一纵队取乐安,二纵队进永丰滕田,三纵队攻永丰城,四纵队南下进占宁都城,工作时间初定1个月。

四纵队是半年前由闽西地方革命武装升编组建的,辖有2个支队。纵队司令员胡少海,党代表张鼎丞,政治部主任卢肇西。1月31日,四纵队在赣南红军第二十五纵队和宁都地方党组织配合下,再次攻占宁都县城。接着,部队以县城为中心,分散在周围90 里农村开展工作。各支队将部队分散以班、排为单位,深入各乡各村,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发动和组织打土豪、分粮吃大户,焚烧田契、债约;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帮助成立乡、村红色政权,组织乡村赤卫队,开展分配土地工作。经过短短 20 余天的工作,就将工作区域基本赤化,使宁都北部红色区域与县城周围红色区域连成一片。宁都县委、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的工作由于得到四纵队领导的具体帮助指导,也克服和纠正了存在的缺点,工作作风大大改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四纵队这次在宁都的工作,得到前委书记毛泽东的表扬。

红四军由闽入赣之时,正值“大寒”节令,沿途大山冰封雪冻,路滑难行,寒冷刺骨。行军途中,毛泽东在马背上哼成《如梦令。元旦》词: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2月间,毛泽东又豪迈挥就一词《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赣南工作会议的召开

红四军前委东韶会议结束后没几天,中共赣西特委和新成立的红六军军长黄公略,就派代表向红四军前委和毛泽东、朱德汇报赣西的情况。红四军前委听取汇报后,为对赣西南革命斗争实行统一领导和作出统一部署,决定于2月10 日在吉安举行赣西特委和红五军、红六军军委联席会议。后因情况变化,又决定将联席会议提前至2月7日召开,并通知中共赣西特委和赣南各县(区)委也派代表出席会议。

联席会议于2月7日至9日在吉安县陂头村召开(史称“二七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有:红四军前委代表团毛泽东、熊寿祺、宋裕和;中共赣西特委代表刘士奇、曾山等5人:红六军军委代表黄公略等4人;红五军因赣江阻隔,代表不能过河与会,彭德怀、滕代远委托黄公略等代表红五军参加会议;赣西各行委、县(区)委负责同志及红六军各纵队负责人等共50余人。江西省委巡视员江汉波参加了会议。赣南的代表因故未能出席会议。联席会议由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主持。

联席会议上传达了中共第六十号通告精神,毛泽东作了《目前的政治形势及党的任务的报告》,认真分析了赣西赣南的革命斗争形势,明确提出赣西南党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一)扩大苏维埃区域,特别提出夺取江西全省的口号;(二)深入土地革命;(三)扩大工农武装。"会议确定了“攻打吉安”的总目标和行动部署:讨论并制定了“赣西南土地法”(即“二七土地法”),提出当前赣西南土地斗争的要求是“_要分,二要快”;会议还要求各武装割据区域都必须迅速建立县、区、乡苏维埃政府,大力发展壮大地方革命武装。

为统一和加强对各红军部队和赣、闽、湘、鄂、粤各革命根据地革命斗争的领导,联席会议决定将原中央任命的红四军前委,扩大为红四、

五、六军及赣西南、闽西、东江、湘赣边等赤色区域斗争的共同前委,由毛泽东、郭贞、曾山、王怀、方志敏、朱德、潘星元、黄公略、刘士奇彭德怀、谭震林、陈毅、邓子恢、张鼎丞、袁国平、李文林、滕代远等17 人组成。毛泽东、曾山、刘士奇、朱德、潘星元等5人为常委,黄公略彭德怀为候补常委,毛泽东为书记。

联席会议还决定将原赣西、赣南、湘赣边3个中共特委合并,成立中共赣西南特委,指定刘士奇等为临时负责人,同时决定1个月后召开赣西南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正式选举产生中共赣西南特委。

由于赣南的代表未到会,2月15日在兴国县北部的城岗专门召开了赣南工作会议。

2月15 日,因赣南特委代表团未到会,在兴国县北部的城岗专门召开了赣南工作会议。红四军前委毛泽东、江西省委巡视员张怀万和中共赣西南特委全体常委以及中共赣南特委、赣南各县、区党的负责同志,共约 40 余人参加会议。

中共赣南特委及赣南各县、区党的负责同志 30 余人,前委毛泽东、熊寿祺、宋裕和、黄公略,江西省委巡视员张怀万和中共赣西南特委常委刘士奇等,共约40余人参加。会议主要内容是贯彻二七会议精神,毛泽东代表前委作了政治报告。会上“除同意联席会全部决议,关于赣南不同的情形亦有讨论”。”这次会议决定在于都成立中共南路行动委员会,任务主要是将革命斗争推向会昌、瑞金,其次是向赣州、大余方向推进将赣南梅花式的红色区域联成一片,打通与闽西和广东东江苏区的联系。


赣西南第一次党代表大会的召开

为进一步把二七会议精神深入贯彻到各级党组织,统一步伐,加速发展赣西南革命斗争,1930年3月22日至3月29日,在吉安县富田村召开了赣西南第一次党代表大会。

出席这次党代表大会的代表共78人。赣南出席大会的代表有丛允中、郭贞、邱达三、尹绍伦、钟声楼、凌甫东、萧芳全等人。大会听取了刘士奇所作的政治报告,组成了12个决议起草委员会,讨论通过了农运、经济、土地等 10余个决议案,进一步明确了赣西南党面临的四大任务:一是夺取江西全省政权;二是彻底分配土地;三是扩大苏维埃区域;四是武装工农,扩大红军。

大会正式选举产生了中共赣西南特委执委会,选举刘士奇、李文林、萧道德、王怀、丛允中等5人为特委常委,刘士奇任书记。赣南的萧芳全、邱达三、郭贞当选为特委委员,赵世嘉、古柏当选为候补委员。


Copyright © 2017-2019 赣州市红色文化研究院  ICP备案:赣ICP备18002559号-2    技术支持:赣州网络公司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