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培训课程 红色讲堂 红色文创 苏区人物 联系我们
红色讲堂
中国共产党赣州历史
赣州党史大事记
赣南红色历史
苏区精神
长征精神
苏区故事
历史事件
红色中华
红色著作

第五讲 赣南苏区的重要历史事件

浏览:次  更新:2021-04-01

中共赣州支部干事会人

      1926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赣南的第一个组织--中共赣州支部干事会在赣州城大新开路黄家祠正式成立,隶属于中共江西地委领导,朱由铿任书记,陈赞贤、谢学琅任干事。从此,赣南人民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进入一个崭

新的革命时期。

  

南昌起义军余部“赣南四整

      1927年10月中旬至11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转战赣南,进行了著名的“赣南四整”,即安远整顿、信丰整纪、崇义整训。“赣南四整”不仅巩固了部队,保存了革命火种,而且推动了赣南土地革命斗争的开展,在人民军队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赣南农民武装暴动

      为贯彻八七会议精神,从1928年2月至10月,在中共赣南特委和赣南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南康潭口、赣县大埠、信丰、于都、寻乌、兴国、安远等地,相继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武装暴动,揭开了党领导下的武装割据赣南的序幕。

赣南革命武装的创建和红色区域的开辟

赣南农民武装暴动后,先后建立了赣南工农革命军第十五、十六、十九、二十一、二十六等纵队,开辟了于都桥头、信(丰)安(远)定(南)及寻乌阳天嶂等小块红色割据区域,为以后中央苏区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瑞金大柏地战斗

       1929年2月10日,红四军在瑞金大柏地利用有利地形,成功伏击尾追之敌,歼敌刘士毅两个团大部,俘敌800余人,取得下山以来首次胜利,一改被动局面。陈毅称之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红四军分兵游击赣南

      1929年4月和1930年1月,毛泽东先后在

于都县城管屋、宁都东韶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联席会议,决定红军两次分兵发动群众,扩大赣西南红色区域。到1930年春,兴国、于都、宁都、瑞金、赣县、安远、寻乌、信丰、南康等县建立红色苏维埃政权和地方革命武装,赣南苏区初步形成。


兴国县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和兴国县《土地法》

      1929年4月,毛泽东率红四军到兴国,主持举办一期兴国县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并在总结赣南土地革命经验的基础上,主持制定兴国县《土地法》。兴国县《土地法》将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修改。


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寻乌县委书记古柏的协助下,进行了20多天的社会调查,形成了8万余字的《寻乌调查》,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的著名篇章,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争

      1930年12月至1931年1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正确指挥下,采用“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在永丰龙冈、宁都东韶两战两捷,歼敌1.3万人,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战争

      1931年5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正确指挥下,采用“中间突破”战略方针,自吉安高田到福建建宁横村700里,五战五提,歼放3万余人,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争

      1931年8月至9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正确指挥下,采用“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战略方针,先后取得兴国莲塘、良村,宁都黄陂,兴国老营盘、方石岭大捷,歼敌3万余人,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一苏大会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一苏大会”在瑞金叶坪村召开,宣告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成立,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人民委员会主席。“毛主席”自此传扬世界。


宁都起义

       在中共秘密特别支部及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的领导下,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万余人在宁都起义,参加红军,被改编为红五军团。宁都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非常成功的、重要的武装起义,在国民党军队中引起很大震动,同时也使红军增加了一支生力军。


红军攻打赣州和江口会议

      1930年,红四军首打赣州,赣南地方武装五打赣州、均未克。1932年2月,红一、三、五军团围攻赣州33天未克,伤亡300余人。3月中旬,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口召开扩大会议,分析了形势,总结了攻打赣州的经验教训,研究确定了红军的行动方针和斗争任务。 


赣南会议

      1931年11月1日至5日,根据中共临时中央的指示,中央代表团在瑞金叶坪村主持召开苏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即赣南会议)。会议通过了《政治决议案》等文件,未点名指责毛泽东以及和他意见一致的领导人,贯彻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


宁都会议 

       为解决红军行动方针的分歧,1932年10月上旬,中共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小源举行全体会议,即宁都会议。会议错误批评和指责毛泽东和他在红军中实行的战略战术,排挤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

      1933年二三月间,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按照毛泽东“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采取“大兵团伏击”的战法,歼敌3个主力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是周恩来、朱德运用和发展以往反“围剿”的成功经验,从实际出发,没有机械地执行中共苏区中央局进攻南丰的结果,并且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兵团伏击歼敌的范例。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

1933年9月至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下,采取“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针,与敌进行阵地战、堡垒战,步步失利,根据地日益缩小,最后被迫撤离中央苏区。


中共六届五中全会

      1934年1月中旬,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在瑞金召开,博古主持会议并作报告,将“左”倾错误发展到顶点。全会改选了中央政治局,选举产生了中央书记处,博古仍为中央主要领导人。


“二苏大会”

      1934年1月22日至2月1日,“二苏大会”在瑞金沙洲坝中央政府大礼堂召开,毛泽东作政府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二届政府工作机构,总结了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经验。毛泽东在作会议结论时提出“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思想。 


寻乌罗塘谈判 

       1934年10月上旬,应粤军请求,周恩来、朱德委派何长工、潘汉年为代表,在寻乌罗塘与粤军代表秘密谈判,达成5项协议,为中央红军顾利突破第一、二道封锁线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央红军突围长征 

       为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第一、三、五、八、九军团等共8.6万余人,逐步撤离战场,集结于都,突围长征。


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

     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守苏区的红军在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中央军区的领导下,于1935年3月实行九路突围,其中,项英、陈毅等突围到赣粤边,领导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大余长岭会议

       为贯彻中央关于开展游击战争的电报指示,1935年4月中旬,中共赣粤边特委在大余县河洞长岭村召开全体党政军干部会议(史称长岭会议),具体研究和部署了坚持和发展游击战争的方针和策略,这是赣粤边游击区由正规战争转入游击战争的转折点。


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1937年8月开始,赣粤边、汀瑞边等各红军游击队奉命下山整训,改编为新四军一部,开赴大江南北的抗日战场。赣南由此成为了新四军的红色源头之一。

 



Copyright © 2017-2019 赣州市红色文化研究院  ICP备案:赣ICP备18002559号-2    技术支持:赣州网络公司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