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培训课程 红色讲堂 红色文创 苏区人物 联系我们
红色讲堂
中国共产党赣州历史
赣州党史大事记
赣南红色历史
苏区精神
长征精神
苏区故事
历史事件
红色中华
红色著作

陈奇涵厢房避险记

浏览:次  更新:2019-08-20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身份的特殊性,陈奇涵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经常迫不得已寄身在老区人民家里避难。1932年,陈奇涵再次遭遇白军的追捕。在兴国县鼎龙乡梨坊村禾树排深山里的张多佳的住所,因为靠近茫茫林海,有利于在紧急时刻逃生,成为陈奇涵的避难所。三个多月里,陈奇涵和他的两位警卫员就住在张多佳临山的厢房里。

       张家的房于分为正房和厢房,每房都有两层楼。按习俗,客人一般很少会去厢房,这样,厢房二楼的五间房就成了陈奇涵三人的避难所。张多佳一家与这三位革命志士一起相依为命相处了三个月,他们每日的起居饮食,全靠母亲的辛勤劳作和门口的那口鱼塘。捕鱼、蒸饭团、煮鸡蛋······从正房到厢房的二楼,那短短两丈的距离,母亲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却又那么的义无反顾。

       国民党清乡团头子,于石生,兴国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后来叛变,成为国民党反动派的爪牙。1929年秋天的一个午后,由于叛徒的告密,张家住着陈奇涵的秘密被于石生得知,在他的带领下,40多人组成的国民党特务团伙扑到了禾树排,包围了张家的房子,准备围捕陈奇涵。由于张多佳长期从事革命工作,对鼎龙乡一带的敌情又非常熟悉,他在前一天晚上便得到了于石生要带领爪牙清乡的消息。在张多佳夫妇的安排下,陈奇涵三人在第二天上午就已经离开住处,消失在屋后的一片茫茫密林中。结果国民党反动派的爪牙扑了一个空,只好悻悻而归。

        因为此事,张家一直没少受牵连,国民党在白区实行联保制,张家一直没有资格上户口。

       那时张多佳担任了农民协会的主要领导,白天在外工作,晚上回到家经常开会,与陈奇涵一道商讨革命的谋略,也正是因为这三个月与陈奇涵的相处,张多佳受到了他革命精神的熏陶和感染,最终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也最终在中国革命史册上泼洒了一笔浓重的色彩。

       张多佳参加革命后,担任了红三军团第五教导团的政委。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中央政府机关撤离瑞金,于10月17日傍晚在于都率领8.6 万名红军主力和军委野战纵队渡过于都河,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征。由于长征前在本地工作的原因,父亲有时会回家探亲。然而在长征后,一家人就不知道父亲的去向了。

       据张多佳两个儿子回忆,除了大批红军将领在鼎龙乡一带避过难以外,当时该地区还是红军的“后勤部”。在第一次反“围剿”时期,红军经常驻扎在这一带的祠堂整顿休养,有时还会在他们家住宿。当时禾树排的兴渭塘是红军的军工厂,主要负责修理和生产枪炮。兴国的红军医院是由他们的叔祖父张永贞支持的,而叔祖父的儿子张藻德是一名外科医生,时任医院的医生,数死扶伤。除此之外,还有洞下山的烧萁窝是当时红军的造币之处,新中国成立后,财政部还去过那里“寻根”。

      1934年冬,母亲带着一家人逃难到张家祠。父亲多年的兴国同乡战友张启鸿(部队会计,曾经与父亲同一个部队)从湖南回来,刚刚参加了湖南的湘西站役。由于湘西战役异常激烈,母亲急切地希望得到父亲的消息,于是向张启鸿了解父亲的情况,得知在湘西战役之前,由于在一起工作,见面的机会很多,但是在战役之后,他再也没有见过父亲了。于是家人猜测,父亲要么是工作调动,要么就是已经在战役中英勇献身了。

       可是在长征后,大概1935年4、5月份,父亲又奇迹般地回家了,骑一匹高大的枣红马,出现在他们面前。那时的父亲已经是红军某部的指挥员了。母亲在父亲的口袋里发现一个刻着“张桂”的私章。母亲问父亲怎么回事,父亲解释说在部队用化名工作会更加方便。由于时间急迫,父亲连夜就要离开家,他解下拴在门前大棕榆树下枣红马的缰绳,回头看看送别的妻儿,黑夜中,纵身上马,毅然离去。那疾驰的背影,竟成为母亲和兄弟俩对于父亲的最后印象。

      1949年5月,南昌解放。这年秋,时任江西省军区司令员的陈奇涵来到国立南昌大学 (此前称国立中正大学 )慰问在校学生。二哥正好在这所大学读书,有幸同将军见面。当陈奇涵问及大家有什么困难时,二哥向他提起了自己的父亲,陈奇涵有些激动地说:“张多佳呀,他是位好同志,我们离开苏区之后还共事过一段时间。”当问及张多佳怎么牺牲时,陈奇涵沉默了一会,叹着气说:“大概是在长征四渡赤水时,当时战况激烈,国民党围追堵截,由于你父亲熟悉贵州地形,为了广大群众和红军的安全转移,他主动要求带领一个连队的兵力断后,最后在突围时全部壮烈牺牲。”陈奇涵在亲切询问二哥家里基本情况之后,向二哥及其他烈士子女承诺,你们可以享受烈士子女应有的待遇。在陈奇涵的关心下,省委组织部立即着手解决张多佳烈士子女的生活困难问题。

       张多佳的妻子钟凤子在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之后终于迎来了美好生活,丈夫离开后的半个世纪里,她忍受着思念的痛苦,继续默默地辛勤工作着,安详地度过了晚年,于1984年在赣州去世。

      在那革命战争年代的艰难岁月里,陈奇涵在张多佳烈士家的厢房避险,成为张多佳烈士亲人和后代难于忘怀的红色记忆。






Copyright © 2017-2019 赣州市红色文化研究院  ICP备案:赣ICP备18002559号-2    技术支持:赣州网络公司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