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培训课程 红色讲堂 红色文创 苏区人物 联系我们
红色讲堂
中国共产党赣州历史
赣州党史大事记
赣南红色历史
苏区精神
长征精神
苏区故事
历史事件
红色中华
红色著作

第五讲 中央苏区人民对红军 突围长征的支援和掩护

浏览:次  更新:2019-07-12

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ー九三四年十月,中共中央、中央政府和红一方面军主力,不得不撤离中央苏区,突围转移,进行长征。

红军长征是伟大的,是历史上的奇迹,是中外军事史上的空前壮举。它以自己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为保证红军突围长征这一重大战略行动获得胜利,中央苏区人民群众曾竭尽全力给予支援和掩护。过去史学界在研究红一方面军长征时,对此未予以重视。

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会师,既要颂扬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坚韧不拔、一往无前、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也要颂扬中央苏区人民群众为支援和掩护红军突围长征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只有这样,对红一方面军突围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才能较为全面。中央苏区人民支援和掩护红军主力突围长征所作出的重大贡就,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竭尽全力支援红军做好突围长征的准备

一九三四年四月广昌战役以后,蒋介石指挥“围剿”中央苏区的五十万军队,分六路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红军在李德的指挥下,继续采用“堡垒主义”、“短促突击”等战法,分兵六路,抗击敌人的进攻。广大红军将士虽浴血奋战,但阻止不了敌人的攻势。中央苏区面临的形势日趋恶化。在这种形势下,最高“三人团”决定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并在“保卫苏维埃”、“与敌人五次国则进行决战”等口号的掩护下,开始秘密地着手进行突围转移的各项准备工作。当时,突围转移的准备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开展扩红,二是筹集物资,三是准备军费。苏区人民正是在这三个方面给了红军以竭尽全力的支援。

1.在扩红运动中踊跃报名参军,补充红军兵员。由于“左”倾错误的指挥,与敌人进行阵地战、拼消耗,红军各军团大量减员,兵力不足。为保证红军能打破敌人“围剿”,胜利突围转移,必须给红军部队补充大量兵员。为此,从一九三四年五月开始,中央苏区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扩红突击运动。五月十四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发表宣言,号召苏区人民“武装起来到红军中去”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在五、六、七三个月中扩大红军五万名。九月一日,中共中央组织局、中革军委总动员武装部等五个单位,又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苏区在九月间动员三万新战士上前线,并要求在九月二十七日前完成。为此,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还于九月一日联名签署《中革军委为扩大红军的紧急动员令》。对这两次扩红突击运动,苏区人民都给以热烈响应。在五六七三个月扩红突击运动中,瑞金县仅用个月时间,就扩大红军五千四百人,超额百分之三十完成任务,成为扩红突击“模范县”。这个县下肖区七堡乡第三村有一家农民,共有兄弟八人,在这次扩红突击中,兄弟八人齐报名当红军。于都县扩红任务为二千ニ百名,仅用一个半月时间,就完成五千一百八十六名,超过计划一点三倍。这个县保林区石田乡党支部书记蔡桂香,带领整个支部的党员集体报名当红军。在他们的带动下,石田乡这一次报名当红军的人数,就占全区扩红总数的百分之八十。整个中央苏区到六月三十日止,实际扩红六万二千二百六十九名。三个月的护红计划仅用两个月就胜利完成。在九月扩红突击运动中,瑞金县再次一马当先,仅用十二天时间就超额完成了任务。紧接着,西江、长胜、长汀等县,也超额完成任务。到九月二十七日止,全中央苏区扩红数已达一万八千ニ百零四名。从五月到九月这五个月内,全中央苏区就有八万多人参加红军。此外,按中革军委九月十日下达的关于红军各军团后方勤务组织的命令,各军团共需准备夫子五千三百余名。苏区群众也积极承担了这一任务

2.节衣缩食,筹集各类物资源源不断送到红军手中。由于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长期的经济封锁和连续的军事进攻,到一九三四年广昌战役以后,苏区的各类物资消耗殆尽,红军供给十分困难。红军主力要突围转移,必须补给大量的军需物资,特别是要保证红军的军粮供给。为了红军和苏维埃的胜利,苏区人民勒紧裤带,节衣缩食,将各类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红军手中粮食:为保证红军粮食供给,中央苏区开展了群众性的节约运动。还在三月二十六日,人民委员会就发布了中字第十四号命令,“首先批准各级政府、红军后方机关、国家企业、学校等每人每天减发食米二两的请求”。四月十九日,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又致信各县苏主席团及后方各军事机关负责同志,号召“立即在群众中开展每人节省三升米捐助红军的群众运动”。此时虽然正值青黄不接之际,但中央政府的这一号召立即得到全苏区群众的热烈响应。各级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带头节约。中央政府粮食部、国民经济部、内务部等部门,由每人每天节约二两米,自动增加到节约四两米。粵赣省苏维埃系统内的工作人员共节省谷子一千担。据《红色中华》报道,洛口县至五月八日为止的十天中,已收到各区节省大米六万四千三百五十ー斤,谷子一万ー千四百二十四斤。兴国县城的南郊乡于五月十六日晚召集代表会议,讨论节省粮食问题。到会代表二十六人,申报节约谷子十六担九斗八升。兴国城区药业合作社共产党员范鸿魁,一家节约二十五担谷子。在他的带动下,三天时间内,整个城区就集中谷子七百余担。瑞金县合龙区溪头乡红军家属杨世瑶,家中仅余三担谷子,节省出二担半交给红军。瑞金、兴国、于都等二十余县的少先队员也节省大米十五万八千三百六十七升,谷子五万三千二百九十六升。六月ニ日,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委员会致信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要求全苏区紧急动员二十四万担粮食供给红军,并规定要“真正开展群众的节省三升米运动。从节约中得到七万五千担谷子”;“必须没收地主、征发富农的粮食六万五千担”;“必须努力发动群众借十万担谷子给红军”。六月二十七日,中央组织局、人民委员会又发出《关于粮食动员的紧急指示》,要求“无论如何要在七月十五日前完成二十四万担谷的计划”。由于苏区广大群众的努力,这二十四万担的借谷任务到七月底止“已经基本的完成而且多数的县份超过了”。七月十ニ日,中共中央和人民委员会又决定举行秋收借谷六十万担运动,并决定立即征收当年的土地税,“以供给各个战线上红军部队的需要”。苏区人民以空前的热情,响应党中央和中央政府的号召,仅用三十五天的时间,就献出粮食六十六万六千五百八十一,其中入库四十ー万二千四百三十担。这些粮食充分保证了红军的军粮供给。

军用品原料:为准备突围转移,从一九三四年五月开始,中央苏区兵工厂工人加班加点,加紧修理和制造枪支弹药,因而急需大量的铜、铁等军用品原料。一九三四年五月十六日,中央国民经济部发布了中字第一号布告,号召苏区工农群众将拾到或留存的子弹、予弹売、铜、锡、土硝、旧铁等物品,作价卖给国家以供军用。中央苏区各省、县立即开展了收集军用物资的突击运动。苏区人民翻箱倒柜纷纷将家中的废铜旧铁统统卖给政府。洛ロ县在六月十五日至二十五日的十天中,集中子弹壳一千七百余斤,子弹二千余发,铜六百余斤,铁、锡各六百斤。特别是该县南团区麻田乡群众,自动送五百八十斤子弹売到苏维埃政府,不要公家的钱。东朝乡有个十五岁的儿童团员,上山收集子弹売,仅三天就收集到十余斤,全部送给政府。从六月到八月底止的三个月内,全中央苏区共收集铜八万三千八百五十四斤,子弹売一万三千ニ百九十四斤,锡四万九千五百零四斤,铁一万五千九百五十四斤,洋油桶三千六百九十九只,子弹十四万零九百一十八发,白硝一万五千三百八十六斤,洋铲二千ー百七十二把洋镐一千九百七十把,手榴弹二百一十六个。从而保证了红军兵工厂兵器生产的需要

生活用品,由于五个月内红军增加人万名新战士,不仅军和武器弹药供给紧张,连衣服被毯等日常用品供给也很困难。为此,中央政府于一九三四年六月ニ十九日提出“红军一定要有衣穿有被盖”的要求,号召全苏区群众筹集被毯、棉花、衣服等物资支援红军。对于这一号召,苏区人民同样热烈响应。瑞金县县区乡政府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对苏维埃政权、对红军怀着深厚感情,表示“宁愿两人共一床也不让红军冒()被盖”。凡有两床被毯的同志都捐出一床,甚至只有一床单被的同志,也情二人共一床,抽出一床来供给红军。到八月底止,全苏区共收集被毯二万零六百八十床,棉花八万六千四百一十四斤。此外还收集一大批棉衣、大衣、单衣、袜子、绑带、军帽、套鞋、斗篷、油布、包袱、口显、水壶、干粮袋等军用品。苏区群众的支援,保证了长征红军每人有被毯用品,出发前每人都发到一套新棉衣。

草鞋:红军突围转移,脚踩万水千山,日夜行军作战,对于每个红军战士来说,草鞋是必不可少的。一九三四年九月初,中央各机关发出号召,要求在十月十日前,筹集二十万双草鞋慰劳红军,并规定在九月十五日以前要完成十万双。当时分配的任务是:江西省八万双,福建省二万五千双,赣南省四万双,粤赣省万双,赣省一万双,瑞金县一万五千双,西江县万二千双,长胜县一万双,太雷县五千双。做草鞋慰劳红军是苏区群众尤其是苏区妇女的优良传统。她们为不使一个红军战士赤足作战,飞针走线,日夜突击,一双双宽大结实的草鞋,源源不断地送到红军手中。长征出发时,每个红军战士背包里,都插着几双凝聚着苏区人民深情厚意的草鞋。

3.帮助红军准备军费。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在整个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红军的经费不可能从白区获得,绝大部分都是来源于苏区内部。浩大的军费开支,只能由

苏区人民承担。苏区人民到一九三四年二月止,购买公债已超过三四年四月到七月的四个月中,苏区人民又节约一百三十万元捐助红军作军费。为了帮助红军,瑞金县妇女还于一九三四年七月间发起剪发运动,将头发上的装饰品售卖或捐赠给国家以作军费。全县妇女计划捐赠银器二十二万两

由于苏区人民的竭力支援,基本上保证了长征初期红一方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在兵员、物资和军费等方面的需要。

二、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央纵队胜利集结突围

从一九三四年十月七日开始,红一方面军主力陆续撤离战场,开向于都集结。十月十日下年到十二日下午,军委纵队和中央纵队也分别从瑞金的梅坑、九堡等地出发,向于都集结。十月二十日,红一方面军五、八、九军团和中央第野战纵队共八万七千人,全部集结在于都、安远边界地区。在这十余天的集结时间内,各军团都进行了整理和补充,得到一定的休息。当时,国民党的几十万“围剿”军,正向苏区腹地推进,强敌压境,而红一方面军主力又全部撤离战场,在这样紧迫的情况下,八万七千余人的红军队伍,能有十余天的休整时间,这对于即将突围远征的红军来说,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能得到这十几天宝贵的集结、休整时间,也是和苏区人民的全力支援掩护分不开的。

红军各军团撤离战场向集结地域开拔后,他们的防务全部由留守苏区的红二十四师和地方武装接替。从九月底开始,红二十四师就奉命在长汀之南,阻击东路河田之敌李延年纵队前进,使红九军团从容退出阵地,开往瑞金、会昌集结。独立七团和赤水、石城、太雷等县地方武装,也从十月七日起,接替红三军团所属独立一、二、三团使红三军团安全撒出战斗江西军区所属独立一、二、三团分别在北面、西面抗击敌人使得八军团迅速撤出阵地。十月十六日,独立三团赶到兴国,与赣南军区杨赣分区所属独立十三团一起,接替红五军团防务,阻击兴

国之敌。赣南军区独立六团和独立十四团,则在南面直接配合红军主力的突围战斗。独立十团在门岭、会昌以东地域;独立十五团和独立十六团在门岭安远之间和站塘、麻州地域阻击粤敌前进。几十万“围剿”苏区的敌军,被红二十四师和地方武装紧紧拖住,从而解除了红一方面军主力集结和长征初期的后顾之优为保证红军主力能安全集结和突围转移,苏区军民在中革军委和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的指挥下,还实行赤色戒严,严密封锁消息,并制造假象迷惑敌人。当时,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中革军委机关都随军突围转移。为迷惑敌人,中央政府的全套机构都被保留下来,各部门、各机关仍然保持原来的名称;被留下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的各部门负责人,继续照常领导各部门的工作,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制度仍照旧执行。《红色中华》报继续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的名义正常出版。宣传内容仍然是扩红、征收公粮、优待红军家属等。对外也没有公布成立了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这些措施确实有效地迷惑了敌人。到十月下旬,北路敌人占领宁都县城后,才确知红军主力已突围西进。东路敌人到十一月上旬,还以为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机关仍在中央苏区。据蒋介石南昌行营侍从室主任晏道刚在全国解放后回忆,蒋介石直到十一月中旬,オ彻底弄清红一方面车主力西移的战略意图,这就为红军主力突围长征创造了有利条件红军在于都和会昌集结期间,根据地人民组织了大批慰劳队,带着鸡蛋、猪肉、草鞋等慰问品,热情慰问红军指战员。妇女们组织了许多洗衣队,帮助红军洗衣服。红军转移需要渡过贡江(于都河),于都县城和贡江沿岸群众,在赣南省委、省苏和省军区的直接指挥下,积极协助红军在贡江上架起六座浮桥。为

支援红军架桥,于都县城群众几乎把家中所有的门板、木料,都拆下送给了红军。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把准备给自己做棺木用的木料,也亲自送到了架桥工地。他的行动还受到了周恩来副主席的赞扬。十三、安置和保护留在苏区的红军伤病员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红军各医院接收了一万余名伤病员。这些伤病员中仅有一部分能随军行动,其余约七千名重伤病员,必须留在中央苏区继续治疗体养。长征部队在突耐、近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时,又有一批伤员留在中央苏区。保护和安置好这些伤病员,能减轻长征红军的压力和拖累,是中央苏区军民项艰巨的任务。中央苏区人民积极地承担并完成了这一任务。由于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苏区画临的局势日趋严重,这些伤病员不能全部集中在红军医院治疗。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决定,将这些伤病员就地安置在于都、瑞西、登贤、瑞金昌、(博生)等县的群众家中治疗休养。赣南省和于都、登贤、瑞西等县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对妥善安置这些伤病员非常重视。省县都派出干部到各区,召开区、乡干部会,将伤病员安置任务落实到各村,各村再落实到户。于都县禾丰区各家各户都安置了一至二名伤病员,最多的一家安置了七名。上级给每个伤病员发了一百五十斤谷、三斤油、二斤盐。伤员膳宿照料均由房东负责,医药则由药务所医护人员送到各户。伤病员到户后,群众待如亲人,给以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瑞西县委曾于一九三五年一月ニ十二日就安置伤病员问题,给各区乡写了一封信,信中首先表扬了沙心区群众“好似待寓生客一样”“热烈供养伤病员,竞赛杀鸡和米果烹与他吃”,要求各区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号召群众向沙心区学习。信中要求做到:()每个伤病员都要有一个火笼)每个人要有一床棉被,无棉被代替;()每五天洗衣一次,无换洗(衣服)的借衣裳给他换;的以蓑衣单被()每三天洗澡一次,生疮的每天一次或两次;()经常热茶热饭招待:()过年发动群众慰劳;()每十天发动群众妇女儿童慰问,主席支部(书记)参加;()每个休养员要()副担架,准备四个人抬。无论任何环境不使伤病员受危险;()ナ天召集组长联席会一次检査工作”①。从这封信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苏区人民对红军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到一九三五年二月初,留在中央苏区的伤病员,全部得到妥善安置。他们在苏区群众的细心照料下,许多人较快地痊愈康复。但是,从一九五年二月中旬开始,敌人对中央苏区实行全面分区“清剿”。在敌人“清剿”时,被安置在群众家中的伤病员,一部分由群众掩护安全转移到了外地,或回到家乡部分随队突围;一部分重伤员行走不便,躲藏不及,壮烈地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有些则被敌人俘获转押到到了外地。有小部分就地隐蔽下来,后来便在当地安家落户。除了伤病员外,一部分苏维埃干部和红军指战员的家属(主要是老人和小孩),也留在中央苏区。苏区群众也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收留他们,直到全国解放综上所述,中央苏区人民群众为支援和掩护红一方面军主力突围长征,所作出的贡献确实是巨大的。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苏区人民的支援和掩护,红一方面军主力的突围长征行动,将遇到更大的困难,其后果将难以设想。因此,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会师五十周年的时候,对于中央苏区人民的这一巨大贡献,也应给以应有的历史地位,以激励人民群众发扬红军长征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新长征中,作出新的巨大贡献。

文章引自《中央红军长征从这里出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Copyright © 2017-2019 赣州市红色文化研究院  ICP备案:赣ICP备18002559号-2    技术支持:赣州网络公司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