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培训课程 红色讲堂 红色文创 苏区人物 联系我们
红色讲堂
中国共产党赣州历史
赣州党史大事记
赣南红色历史
苏区精神
长征精神
苏区故事
历史事件
红色中华
红色著作

第十讲 苏区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之间的传承关系

浏览:次  更新:2019-07-19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形成了惊天动地、气贯长虹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它们之间并不是一个个互相不搭介,而是由一根红线把这些珍珠串连起来,它们是一脉相承的时间上,这四种精神具有继起性

一、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禅之源,继而是苏区精神、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它们如一条前后相连的历经战火冶炼的真金锁链贯穿了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

井冈山精神的形成从192710月即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带领军队上井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91,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分兵下井为止,共计1年零3个月,这是名符其实的井冈山斗争时期。这段时期形成的精神称为井山精神。目前学术界对井山精神结束的时间颇有争议,认为这属于狭义的井山精神。苏区精神自1929年开始,毛朱创立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后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10,红军被迫离开苏区长征。这五年多时间形成了流芳后世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从193410月红军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被迫转移开始,1936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形成了名垂史册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是在中共中央193510月落脚于延安,直至1948

323日东渡黄河,前往华北,中国共产党在此度过13,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形成了千古不朽的延安精神

二、内容上,这四种精神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有传承,有发展

山时期,是党和红军艰难创业的起始阶段,一切都从困难中起步。敌人在军事上“围剿”,经济上封锁,斗争激烈而残酷。在这种环境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正是在这种艰苦卓绝的斗争下,形成了光照万世的井冈山精神,其内涵是,“坚定的革命信念、自力更生、英勇奋战、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井冈山精神的特征首先是坚定的理想、不渝的信念,支撑他们

夺取革命的胜利;其次是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大将之风。当时面临俄国夺取城市道路胜利的先例,中国共产党人具体分析中国的实际情况,走上了与之相反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终取得全国的胜利,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再次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利益而斗争。上山伊始毛泽东就制定了“三项纪律”和“六项注意”,深受农民和中小商人的拥护。其中规定不准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至今宁人民还流传着红军司务长买卖公平,为补一分钱找遍大陇街,终于把钱送到群众手里的感人事迹,体现了军民鱼水情浓。最后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红军正如歌谣里所唱:“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的精打光。”正是无数革命前辈用血与火的拼搏,用生命和鲜血凝聚成了井冈山精神,用星星之火点起了燎原之勢,使井山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使井冈山精神成为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

苏区时期,红军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敌我力量悬殊,面对数倍于我的兵力“固剿”,苏区军民共携手,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与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形成了苏区精神。其内涵是,“坚定理想,团结一致、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敢于牺牲、敢于胜利”。苏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一切为了群众,为了使农民从经济上翻身,颁布了土地法,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在中央苏区,这种“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精神,深人调査研究、从实际出发的精

民同心协力反“田”,发扬政治、经、军事三大民主的民主主义精神,争创兴国“第一等工作”的进取精神,构建了苏区精神永世不朽的时代魅力。苏区至今流传着一首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苏区干部更是树立了人民公仆新形象纵观红军长征的全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沪定桥,强渡大渡河,智取娄山关,突破腊子口面对那波涛汹涌的江河,巍然耸立的雪山,茫茫无际的草地,还有荷枪实弹、铺天而来的敌军,中国工农红军忍受着酷暑严寒、干渴饥饿,艰难跋涉两万五千里,翻越18座高山,渡过24条江河,转战10多个省,同百万敌兵苦战杀出一条生路,形成了荡气回肠、摄敌心魄的长征精神。其内涵是,“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实事求是、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在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之所以拖不垮、难不倒、打不败,最根本的就是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给了他们难以想象的毅力和凝聚力,这是长征精神的灵魂。长征本身是无奈之举,长征之初,红军饱尝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中央领导的毁灭之险,后来在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争取主动,赢得胜利,正是由于“实事求是”オ写下了这段英雄史诗。长征途中,红军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十多万将士为此捐献了自己的血肉之躯,有些战士嘴里含着草根就永远的长眠于地下,因此舍生忘死、无私奉献成为长征精神的光辉闪耀点。在与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行为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大家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协作精神构筑了钢铁长城成为长征精神的支撑。长征中所表现出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成为其突出特征,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评价长征是次体现出坚韧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

革命圣地延安,作为红军长征结束后的立脚点和抗日战争、民族解放战争的中心指挥部,培育出气吞山河的延安精神。其内涵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期间,日本为了把中国变成它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在困难的局面下,毛泽东亲笔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红军展开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其中著名的有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风餐露宿、披荆斩棘、垦荒屯田,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与主题。1942,军队又展开整风运动,从思想上清算“左”和右的错误,使全军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因此解放思想成为铸就延安精神的前提和坚强后盾

总之,这四种精神都有其共同特点,都有共通之处,但又有着全新的发展。它们都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共产党不同革命时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高度凝聚和升华。后一种精神是对前面精神的提炼、弘扬、丰富和发展。如果说井冈山精神起奠基作用的话,苏区精神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长征中表现出的大无畏气概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则是对井山精神、苏区精神的发展,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又是对井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艰苦奋斗是它们共同的精神内涵,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是它们的力量源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则是它们的出发点和始终遵循的原则。在井冈山、苏区、长征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更多的是以军事斗争为主,以生存为主;而在延安时期,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逐步成熟,所以这一时期不仅包含革命精神,也包含建设精神。

文章引自《苏区精神  永恒的丰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Copyright © 2017-2019 赣州市红色文化研究院  ICP备案:赣ICP备18002559号-2    技术支持:赣州网络公司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