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培训课程 红色讲堂 红色文创 苏区人物 联系我们
红色讲堂
中国共产党赣州历史
赣州党史大事记
赣南红色历史
苏区精神
长征精神
苏区故事
历史事件
红色中华
红色著作

第四讲 博大精深的苏区精神

浏览:次  更新:2019-07-10

19969,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赣南老区时,曾深情地说:“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跟着党,艰苦卓绝,前仆后继,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形成了光荣传统。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老区人民。我们要把老区的精神和传统世世代代传下去,永远发扬光大!

胡锦涛总书记20038月视察赣南老区时也说:革命前辈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对我们坚定信念、鼓舞斗志、做好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永远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总书记说的老区精神和传统,指的就是苏区革命精神。它是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方志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苏区共产党人和广大军民在波澜壮阔的苏维埃革命运动中培育形成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它具有苏维埃革命时期鮮明的时代特色,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在中国革命精神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力弘扬苏区革命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苏区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苏区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支军队的精神支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是毛泽东在193015日写给林彪的信中提出的。当时,红四军中以林彪为代表的一些人,对革命高潮能否到来存在右倾悲观情绪,对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针对林彪的错误思想,毛泽东在上杭县古田镇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这就是《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毛泽东在信中说“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毛泽东的这一论断提出后不到两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在瑞金成立,这恰好应验了毛泽东这一论断的英明与正确。毛泽东这一英明论断,不仅提出了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核心思想,而且揭示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对于苏区人民乃至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坚定信念,经受各种曲折与考验,从土地革命战争走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坚信共产主义。苏区时期,革命先辈们对毛泽东提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著名论断都坚信不疑,对共产主义坚信不疑。正因如此,他们无论是面对敌人的屠刀,还是面对纷飞的炮火,无论斗争环境多么恶劣,多么艰苦,他们都能不被敌人的气势汹汹所屈服,不被艰难险阻所吓倒,而是坚定地站稳革命立场,坚信革命必胜、人民必胜,坚信共产主义理想一定能够实现。

()反对“本本主义”、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土地革命初期,我们党内许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俄革命、建设经验教条化、神圣化,不顾中国国情和革命根据地实际情况,照搬照套,在讨论问题时,开口闭口“拿本本来”,对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决议,不论正确与否,一味盲目执行,结果闹出许多乱子。脱离中国实际的机会主义、盲动主义错误日益严重。1930年春,严重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已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当时,李立三曾数次致信毛泽东和红四军前委,严厉批评毛泽东、朱德等坚持农村武装割据的所谓“农民意识”、“游击主义”,责令毛泽东前去上海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接受他们的“左”倾冒险错误主张毛泽东对党内盛行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深恶痛绝,坚决反对。早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及井冈山斗争时期,他就十分注重深入实际,调査了解工人、农民状况,指导开展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面对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毛泽东一方面巧妙地进行抵制,一方面觉得自己对于中国的富农问题还没有全盘了解,对于城市商业状况也完全是门外汉,因此决定利用红四军在寻乌周围各县分兵做群众工作的空隙时间,选择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寻乌县城,下大力气做一次调査。调査工作在中共寻乌县委书记古柏的协助下进行,前后共十多天时间。在寻乌县城马蹄岗一幢美国牧师居住的二层楼上,毛泽东恭恭敬敬地向参加调査座谈会的破产了的商会会长、穷秀才、失业小官吏和县、区、乡三级苏维埃干部请教半年后,毛泽东整理调査笔记,写出了长达8万余字的《寻乌调查》报告。毛泽东对这次调查十分满意,后来他高兴地说:“我作了寻乌调査,才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关系,提出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寻乌调査”结束后,毛泽东接着在马蹄岗写下了《调查工作》也就是著名哲学著作《反对本本主义》ー文。他在文章中深刻阐述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在党内首次提出了“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他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況的本本主义。”他批评那些只知照搬照套马克思主义“本本”和上级指示决议的做法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他在文章中大声疾呼:“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强调指出“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必须努力作实际调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毛泽东在文章中不仅反复强调调査研究的重要,而且对于调査的内容和方法,也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很好的意见。193142,毛泽东又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的名义,向红军各政治部、地方各级政府发出《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进一步提出:“我们的口号是:,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二,不做正确的调査同样没有发言权。”除了“寻乌调査”,毛泽东在中央苏区还作了“兴国调査”、“东塘等处调査”“木口村调査”、“长乡调査”、“オ溪乡调查”等大量农村调查。他不仅自己亲自作调查研究,还强调要教育党员干部重视调查研究,要学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方法。他还亲自为红军政治机关和政治工作人员制定了详细的社会调查大纲,甚至亲自动手设计各种调查表格,交代调查中准确填写的注意事项。

毛泽东非常善于运用调查所得材料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从中得出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结论;善于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情况,调整党和红军的工作目标、计划和战略部署,引导党和红军不断战胜困难去争取胜利。比如,1929320日作出红四军在赣南闽西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决策,党的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方针、政策,中央根据地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战术,根据地党和政权建设、经济文化建设等正确的方针政策,等等,无不是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总结根据地干部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创造性地提出来的在毛泽东的教育影响下,1929年到1932年春,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和地方各级党政干部,兴起了一股调查研究热潮。尤其是红军中各级政治机关,更是把调查根据地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当作自己一项重要任务,主动自觉地去完成。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陈云、邓小平以及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等一大批同志,都像毛泽东那样,非常注重调查研究,坚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

()“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

“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的宗旨所在。毛泽东曾反复教育苏区的党员和干部说“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粑,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邇的。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口号,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

苏区党和苏维埃工作人员,以及广大红军指战员,始终牢记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宗旨,牢记毛泽东的教导,自觉地、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处处为群众着想,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纵观历史,可以说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领导人民群众主要做了五件大事:第一是发展壮大工农红军;第二是创建和保卫苏区;第三是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直至在江西瑞金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实行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第四是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第五是领导苏区人民发展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这五件大事,每件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都是为民谋利的实事、大事苏区党和苏维埃政府除了前面所说干了五件大事之外,广大苏区干部和红军指战员,还牢记毛泽东的教导,平时对群众生产、生活上遇到的困难,都尽力帮助解决。比如,苏区青壮年男子大批参加红军和外出工作后,留在后方的男劳力大量减少,一部分农民缺乏劳力、耕牛和农具,生产遇到困难。党和苏维埃政府就认真总结苏区群众创造的经验,组织领导农民建立劳动互助社、耕田队、换工队、耕牛站、耕牛合作社等互助合作组织,帮助群众克服困难,发展生产。由于敌人封锁和战争影响,革命根据地物资匮乏,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现象较为严重,农民利益受到损害,群众生活遇到困难。为保护农民利益减少私商的中间盘剥,活跃苏区市场,党和苏维埃政府及时领导群众创办以保障供给、搞活流通、减少剥削、增加收入为目的的各类消费合作社。为调剂苏区各地粮食余缺,保证苏区军民粮食供给,同时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党和苏维埃政府还大力倡导发展粮食合作社等等。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表扬的兴国县和上杭县的苏维埃工作人员,是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模范。毛泽东所作的《长乡调查》和《オ溪乡调查》,生动详细地记载了这方面的情况。长乡有一个贫苦农民被火烧掉了一间半房子,乡政府就发动群众捐钱帮助他。榔木乡有三四个过去当乞丐的人,1933年夏天还很穷,缺粮没饭吃。乡政府和互济会捐米捐钱救济他们。红军家属生病有困难,长冈乡政府从消费合作社中借出本钱,组织几个群众运销粮食,赚了一些钱接济他们。19335月兴国县上村、障云两乡发生饥荒,区苏维埃政府立即组织全区各乡粮食调剂局合力救助。像这样的例子,在苏区几乎到处都是。这些小事,如今看来似乎微不足道,但在当时,这些事都是能使农民深受感动的大事。因为革命前农民受够了封建地主当权者的欺压和剥削,而现在苏维埃干部却这样无微不至地关心贫苦农民,农民怎不感动呢?他们说:“红军共产党什么都想到了!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政治本色

苏区时期,物资严重匮乏,苏区军民的生活极其艰苦。当时,从中央政府主席到乡村工作人员,除少量技术人员外,大家都没有工资报酬,公家只发给伙食费。1933年冬天起,为了克服财政困难,8万名家住中央苏区已分田的本地干部,连伙食费都不要公家发,“自带干粮去办公,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这句口号,响遍苏区每个角落,勤俭节约成为整个苏区的普遍风尚。在赣东北苏区,方志敏等共产党人同样甘于清贫,艰苦奋斗。红军主力长征后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军游击队员们长年累月战斗、生活在深山老林,斗争环境更是艰苦恶劣。但是,他们始终以昂扬的斗志和乐观的态度,战胜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取得游击战争的最后胜利。苏区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还体现在中央苏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开创和苏区各项事业的创建发展上。赣南、闻西本是偏僻闭塞、经济社会落后的山区。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经过4年的艰苦奋斗,就在这样一个偏僻落后的地区,开辟创建了一个有8万多平方公里、450余万人口的中央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苏区的工农业生产、财政、金融、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无不是在条件极差、基础极为薄弱的情况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苏区人民为革命、为苏维埃无私奉献了一切。据江西赣南统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南13个苏区县总人口约220,其中青壮年人口仅50万左右,但前后参加红军的青壮年就达33万余人,参加赤卫队、担架队、运输队等支前作战的有60余万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约86859,其中赣南籍子弟有五六万人;赣南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烈士有10.82万人,占江

西全省革命烈士总数的43%,占全国革命烈士总数的1/16。其中兴国县苏区时总人口23.18万人,参加红军有5.5万人,有革命烈土23200余人,全县平均每4人中有1人参加红军,10人中有1人为革命牺牲;瑞金县苏区总人口24万人,参加红军4.9万人,有革命烈士17200余人;于都县苏区总人口34.43万人,参加红军6.7万人,有革命烈士16200余人。据统计,中央苏区当时红军部队有10多万人,脱产的苏维埃工作人员有8万余名,还有4000余名小学教师。苏区平均每1520位农民就要供养1名脱产人员,还要保障数额巨大的军需供给。苏区人民的负担之重可想而知。但是,苏区人民为了革命,为了苏维埃事业,毫不迟疑地承担了这一切,真是把自己的最后一把米、最后一尺布、最后一双鞋,全都献给了革命,献给了红军。

()廉洁奉公的自律意识

由于苏区各级党组织坚持不懈地对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由于苏区广大党员、干部传承了中华民族历来勤劳朴素、克己奉公的美德,自觉地保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由于苏区持续不断地开展反腐肃贪斗争,并且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所以,苏区广大党员干部尽管掌握着苏维埃国家各方面的权力,但是他们不是高踞于人民群众之上作威作福,滥用职权牟取私利,而是与群众艰苦与共患难相依,“有盐同成,无盐同淡”,没有一点特殊,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34911,苏维埃中央审计委员会在中央各部5月至8月经费开支后,在发布的审计报告中曾自豪地写道:“我们可以夸耀着:只有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率先垂范,为苏区的廉政建设,作出了光辉的榜样。在中央苏区,传颂着他们许许多多这方面感人的事迹。

()创造“第一等的工作”的进取精神

这是苏区干部的崭新风貌。兴国县的干部党员,领导人民群众,成为创造“第一等的工作”典型。毛泽东在第二次全苏大会上表扬说:“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赣东北苏区以及福建的上杭、长汀、永定等县的一些地方,赣南的西江等处地方,湘赣边区的茶陵、永新、吉安等县的些地方,湘鄂赣边区阳新县的一些地方,以及江西还有许多县里的区乡,加上瑞金直属县苏区干部的工作,都受到毛泽东的赞扬除了模范兴国县、模范长冈乡和才溪乡外,中央苏区还涌现出了ー大批在各方面创造第一等工作的先进模范。它们中有:扩红模范瑞金县,春耕模范瑞金武阳区和石水乡,模范消费合作社一瑞金王田区消费合作社、兴国上社区消费合作社、瑞金武阳区石水乡消费合作社、胜利县消费合作社、上杭县才溪区消费合作社,模范党支部兴国县高兴区黄岭乡党支部、胜利县平安区党支部,等等

苏区的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中都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处为群众作出表率。以扩大红军为例。19321020日至1220日两个月内,据于都、都、兴国等9个县统计,报名参加红车的共有8977,其中党团员就有4133,占总数的48%。到了1934年春夏间,由于前线反“围”战争形势日益紧张,红军急需大量兵员补充,可是后方的青壮年却越来越少,扩大红军工作遇到了困难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扩大红军任务,带动群众参军,于都、瑞金等县有不少区、乡党政组织的全体党员、干部,都集体报名参加红军,上级党组织不得不动员一部分党员干部留在地方工作。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各县都涌现出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报名当红军的动人情景。瑞金县下肖区有一家8兄弟全部都参加了红军。在支援前线、慰劳红军、优待红军家属、发展生产、购买革命战争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创办合作社等等方面,苏区党员干部无不走在前头,为群众做表率上述苏区精神的丰富内涵,归纳起来,就是6句话24个字,:“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执政为民,艰苦奉献,廉洁奉公,争创第一”。其中最具中央苏区原创特色的,是“求真务实、执政为民、廉洁自律争创第

、苏区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史上的不朽丰碑如同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创建、保卫中央苏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样,毛泽东、朱德等领导苏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精心培育形成的苏区革命精神,在中国革命精神史上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苏区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优良传统,培育铸就了井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伟大的革命精神。人们将这些革命精神统称为中国革命精神。历史已经证明,苏区精神是我党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精神史上的一座历久弥新的不朽丰碑。

()苏区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勤劳勇敢、朴实善良、忠于职守、克己奉公爱国爱家的传统美德。苏区的共产党人、红军将士和苏维埃工作人员,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是民族的精英。他们在变革旧世界、建设新社会的革命洪流中,自觉地将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过来,使之与无产阶级世界观融合一起,从而形成了独具苏区特色的崭新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貌,成为伟大的光耀万代的苏区革命精神。而苏区精神的产生,又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升华到了崭新的更高境界,发展到更宽广的领域。

()苏区精神是井山精神在苏区时期的深化和发展

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井冈山军民在创建和保卫井冈山根据地斗争中,创造和形成了伟大的井冈山革命精神。江泽民总书记曾于20015月将其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敢于胜利”。19291,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从井冈山突围来到赣南,在开辟创建中央苏区、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斗争中,井冈山革命精神也伴随着他们革命的足迹广泛传播,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苏区精神之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

”的坚定革命信念、“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的艰苦奋斗作风等等,都是井冈山精神在苏区斗争时期的深化和发展。井冈山精神毋庸置疑是苏区精神之源头。而苏区精神之反对“本本主义”、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争创“第一等工作”的进取精神、廉洁奉公的自律意识等等,又为苏区军民所创造,是苏区军民对中国革命精神建设作出的独特贡献。

有一种观点认为,井冈山精神的时限应自192710月到193410月红军主力出发长征、离开江西时为止的7年整。其涵盖地域不仅包括井冈山根据地,赣南、闽西根据地,也包括中央苏区。井山精神包含“苏区精神”,后者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井山根据地至19291月即已失守,19302月赣西南“”会议后,中共湘赣边特委与中共赣西特委、赣南特委即已合并成立中共赣西南特委,湘赣边红色区域与赣西、赣南红色区域连结形成了统一的赣西南苏维埃区域,同年10月又初步形成为中央苏维埃区域。井山根据地历史至19302月即告结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尽管开辟、创建、保卫中央苏维埃区域的斗争,主要仍由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参加井山斗争的绝大部分同志也随毛泽东朱德等来到赣南、闽西,参加中央苏区的斗争,但总不能将几百万军民参加的历时6年的中央苏区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说成是井冈山斗争历史吧!中央苏区军民一方面通过毛泽东、朱德等参加井山斗争同志们的言传身教,受到井冈山革命精神的熏陶和教育,使井冈山革命精神在中央苏区得到弘扬光大;ー方面以自己的满腔热血和宝贵生命,孕育铸就了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争创第一的进取精神、廉洁奉公的自律意识等这些具有中央苏区鲜明特色和时代烙印的革命精神,从而极大地丰富发展了中国革命精神宝库。中央苏区军民的这一历史性贡献,是客观存在、有目共睹的。

另一方面,我们所宣传和弘扬的苏区精神,还不仅仅专指中央苏区这一特定地域,它还涵盖了全国其他各个苏区。因为这些苏区的广大红军指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都为苏区精神的形成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他们的贡献,理所当然也应予充分肯定

()苏区精神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泉

赣南苏区是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カ长征出发地。湘赣苏区、湘鄂川黔苏区、川陕苏区和鄂豫皖苏区,也都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苏区精神在红军二万五千里漫漫征战中发展凝铸成伟大的长征精神,并在陕北开花结果,发展为抗战时期伟大的延安精神。苏区精神顺理成章地成为红军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之先河和源泉。它与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以及建国以来形成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传承关系。如果将中国革命精神的形成、发展比作一副链条,苏区精神就是这根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时代呼唤苏区精神苏区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力弘扬苏区革命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需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党中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坚定的信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意志,从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战胜和破解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难题,一步脚印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无疑将为这一浩荡前进的时代潮流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需要.

2004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根据党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作出了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部署。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

的执政党,归根结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达到的总体目标。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做到“六个坚持”,: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要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要坚持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要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上述“六个坚持”,在本质上与苏区精神完全一致,也是新时期全党弘扬苏区精神的具体要求。因此,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对于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定能起到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是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加强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苏区精神乃民族精神之精髓,集中体现了苏区共产党人和广大军民崭新的道德风貌。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对于新时期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大カ弘扬苏区精神,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政府,苏区干部自觉艰苦奋斗,执政为民,廉洁自律,总体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官员。苏区精神是我们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最生动深刻的教材,是我们开展反腐败斗争最锐利的精神武器之一。党内外出现的大大小小腐败分子,之所以滑入腐败深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完全丢弃了党的光荣革命传统,丢弃了伟大的苏区精神,动摇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淡化了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抛弃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丧失

了清正廉洁的自律意识。因此,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就必须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广泛深入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能自觉地以苏区干部为榜样,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使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党员先进性,必须做到“六个坚持”,: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要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要坚持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要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上述“六个坚持”,在本质上与苏区精神完全一致,也是新时期全党弘扬苏区精神的具体要求。因此,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对于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定能起到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是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加强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苏区精神乃民族精神之精髓,集中体现了苏区共产党人和广大军民崭新的道德风貌。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对于新时期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 大カ弘扬苏区精神,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政府,苏区干部自觉艰苦奋斗,执政为民,廉洁自律,总体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官员。苏区精神是我们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最生动深刻的教材,是我们开展反腐败斗争最锐利的精神武器之一。党内外出现的大大小小腐败分子,之所以滑入腐败深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完全丢弃了党的光荣革命传统,丢弃了伟大的苏区精神,动摇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淡化了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抛弃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丧失了清正廉洁的自律意识。因此,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就必须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广泛深入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能自觉地以苏区干部为榜样,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使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苏区精神,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是历史留给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最丰厚的宝贵遗产,我们必须倍加珍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苏区精神这座不朽的丰碑,在中国革命精神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人为地漠视、淡化。苏区精神所蕴涵的丰富宝藏,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现在在例举中国革命精神时,往往只提井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而不提“苏区精神”。笔者曾通过因特试图了解全国各地对“苏区精神”的研究和宣传情况,结果没有检素到一篇专门研究、宣传“苏区精神”的文章。即使有些新闻报道稿件提到“苏区精神”这个词,也是点到为止,而且这些文章大部分是出自赣南、闽西等地方媒体,极少在中央和省市一级媒体中出现。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笔者分析主要原因有:第一,1951,毛泽东曾为南方老革命根据地人民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中央政府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将毛泽东的题词大量印制赠送给老区的家家户户。此后,人们在说到苏区革命精神时,长期采用“苏区传统”、“苏区革命传统”或“苏区光荣传统”这些概念,极少用“苏区精神”这一概念。但是近十几年来,人们却喜欢使用“精神”这个词,各地概括命名了许多“精神”予以大力宣传弘扬,反倒使“苏区传统”被冷落了。为跟上时代潮流,使“苏区传统”不致被边缘化,赣南老区近年才提出“苏区精神”这个新概念,对之还来不及作深入研究和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也就难怪人们对“苏区精神”似乎有些陌生。第二,近十几年来,江西主要突出宣传弘扬井山精神,有意无意间忽视了对“苏区精神”的研究宣传。第三,作为“苏区精神”主要诞生地的赣南老区,对“苏区精神”的研究宣传,缺乏像研究宣传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那样的力度和声势。自身声音微弱,何以有强烈的社会反响?

时代呼唤苏区精神,未来需要苏区精神。现在对“苏区精神”该是大声疾呼、深入研究、大力宣传弘扬的时候了。

文章引自《苏区精神  永恒的丰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Copyright © 2017-2019 赣州市红色文化研究院  ICP备案:赣ICP备18002559号-2    技术支持:赣州网络公司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