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培训课程 红色讲堂 红色文创 苏区人物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研究院简介
研究院证书
师资力量
基地展示
苏区教学点

兴国县

浏览:次  更新:2019-07-04

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园

timg (10).jpg

      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园是县委、县政府用本级财力兴建的一个全国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规划总面积为250亩。建筑主要由纪念碑、九曲桥、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馆、文化墙、主广场、亲水栈道、将军湖、模范县委书记亭、游步道、停车场及园林景观等组成。


将军园

        将军园位于兴国县将军大道南端,占地300亩,是县委、县政府为 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弘扬苏区革命传统,缅怀将军的丰功伟绩,充分利用好兴国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举措。将军园由将军广场、将军纪念馆、大型群雕、休闲广场、将军湖、将军岛等组成。将军广场正中安放由汉白玉石雕刻的5.2米高的毛泽东主席巨型雕像,园内按长征路线进行规划,安放陈毅元帅和兴国籍56位共和国将军的雕像,并利用12块奇石分别雕刻肖华上将所作的12首长征组歌;大型群雕由“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范师”、“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三百军旗及69位冲锋陷阵组成的战斗场面群雕环绕组成。

良村战斗胜利纪念塔

中央红军总医院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又称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卫生学校、中央红军总医院附属学校)是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医科大学的前身。1931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迁驻兴国鼎龙茶岭,校部设在李氏宗祠。校长先由红军总卫生部部长贺诚兼任,后由彭真(又名彭龙伯)担任,政委王立忠。

中央红军总医院旧址位于江西省兴国县鼎龙乡茶岭村李氏宗祠。


棒槌崖



    芒槌石后有一个大岩洞,洞里有一个猴哥寨,寨子里住着几十名红军伤病员,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部长江善忠为保护伤病员的安全,以仅有的3发子弹击毙了叛徒和两名敌人,再引着敌人走一条与通往猴哥寨相反的道路,然后,攀上芒槌峰顶,跳下数十丈悬岩壮烈牺牲。芒槌峰因有一壮烈牺牲的红军将领而蒙上了更令人崇敬的魅力。


潋江书院


      1929年4月,红四军党代表毛泽东在潋江书院传达中共六大会议精神并主办土地革命干部培训班,1930年至1934年,书院为兴国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兴国烈士陵园

      兴国县烈士陵园,位于江西省兴国县境内。这里是中央革命苏区的发祥地之一,是苏区中央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江西军区司令部、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等重要党、政、军领导机关的驻地。

红军高兴圩战斗旧址纪念碑

    高兴镇高兴村竹篙山是第三次反“围剿”主战场之一,是红军高兴圩战斗中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竹篙山争夺战。为缅怀竹篙山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2010年8月,南京军区王洪光副司令员视察兴国时提议在这山上修建“红军高兴圩战斗旧址纪念碑”。纪念碑已于今年2月28日开工,计划8月1日竣工。

中央红军兵工厂旧址

      1931年至1934年,中央军委在此创办中央兵工厂,初创时设总务(厂部)、枪炮、弹药、利铁科和工人俱乐部,后扩建为枪炮、弹药、杂械三厂。兵工厂从初建时仅有的几十名工人,后发展到400多人,设备从仅有锉刀,打铁炉发展到有发电机、车床和鼓风机等机械设备,兵工厂驻官田期间,修配和制造了大量枪支弹药,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


毛主席作长冈乡调查纪念馆

    长冈乡调查纪念馆是兴国县长冈乡是苏区时苏维埃政府工作的模范乡,毛主席1933年11月率中央政府调查团到长冈乡调查后,整理出著名的《长冈乡调查》一文。

    1977年建成开放的“毛主席作长冈乡调查纪念馆”,位于兴国县长冈乡长冈村,距县城约4公里,主要陈列毛主席作长冈乡调查的历史资料和长冈乡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把长冈乡建成模范乡的经验。纪念馆占地7028平方米,有4个展厅,门厅是毛主席作长冈乡田间调查的大型雕塑,展厅还有大量苏区时期的照片和实物,供人们参观学习。




农民协会讲习班旧址


      农民协会讲习班旧址位于餐州市兴国县崇賢乡贺堂村白石。

    1926年,广州农民协会讲习所学员黄满谦、曾燕堂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在崇贤乡贺堂村举办农民协会讲习班,为兴国县开展革合平活动培养了一大批骨于分子农民协会讲习班旧址又名万寿宫、占地面积602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麻石墙基、要山屋顶、板瓦覆盖,分上、下两厅,厅间置有天井,上厅左右配有厢房、下厅两侧建有回。2006年9月,列入了贛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目录。2008年11月、被列为兴国县文物保护单位。


image.png

农民协会讲习班旧址---兴国县崇賢乡贺堂村白石万寿宫




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旧址暨毛泽东旧居


     士地革命干部训练班旧址暨毛泽东旧居位于赣州市兴国县潋江镇横街潋江书院。

   1929年4月中句,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三纵队由于都来到兴国县城,分兵发动群众,并根据中共六大决议和于都、兴国调查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和《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政纲》。其间,毛泽东入住在横街的潋江书院。为贯彻执行《兴国土地法》.4月下句,毛泽东按照广州、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办法在潋江书院的崇圣祠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兴国县党团活动分子陈奇涵、萧华、郡日新、胡灿等48人参加。在训练班上,毛泽东传达了党的六大精神,阐述了开辟新区、建立农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讲解了中国共产党对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主张和方针政策,红四军第三纵队党代表蔡协民也作了土地革命方法的讲课。此后,毛泽东一直关心兴国的土地革命斗争。是年夏,毛泽东率红四军到闻西后,还写信给兴国县委,了解土地分配情况,后又专门就土地斗争问题作了著名的“兴国调查”。

    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旧址暨毛泽东旧居又名潋江书院,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1978年修复,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整个建筑群由门厅、讲堂、拜厅、学舍、魁星阁、文昌官和崇圣洞等组成,四周有平房、围墙,前有院坪和彩绘雕花院门,占地4903.08平方米。1957年7月,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4年9月,被列为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age.png

土地革命千部训练班旧址暨毛泽东旧居一一兴国县潋江镇横街潋江书院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旧址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旧址位于赣州市兴国县东村乡东村圩。

  随着土地革命的深入,许多大地主、大商人纷纷外逃,银元大量外流、造成市场货币缺乏、交易困难,1929年8月,兴国县东村农民协会在该乡石角背建立了造币厂,发动群众捐献首饰银器作原料,就地请銀匠制备钢模、石模、天礁、压炉、风箱等,用土法铸造银元。1930年夏,东村造币厂由兴国县苏维埃政府接管。厂址从石角背迁至东村东龙庵,工人増至24人,继续手工操作铸造银元。他们突破技术关.日造“袁大头”银元200元,在市面流通,备受商民欢迎。同年10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江西工农银行派黄家煌从东固带着大批観料到兴国接管造币厂,并改名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谢里仁任厂长。是时由于原料充裕,在继生产“大头”的同时,又造出了“小头"(孙中山像)和“鹏子边墨西哥版)两种银元,日产量增至500元,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造币厂迁瑞金洋溪村,并改名为中央造币厂,由毛泽民任负责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旧址又名东龙庵,坐南向北,砖木结构,悬山房顶,占地



image.png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旧址一一兴国县东村乡东村圩东龙庵




白云山战斗指挥所旧址


     白云山战斗指挥所旧址位于兴国县崇贤乡大龙村,

   1931年4月,不甘心第一次“围剿”失败的蒋介石,重新部署20万兵力,在西起赣江东岸、东至福建建宁的七百里漫长战线上,布下弧形阵线,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二次大规模军事“围”。4月上旬,敌十九路军第六十师进人兴国到达江背、城网等地,1日,继续北进高兴、方太、崇贤、老营盘,企图增援敌主力右路军王金钰部公秉藩师进攻东固,但由于红军和兴国独立团等地方武装处处阻击牵制敌人,使其増授行动连连受挫。5月16日,毛泽东在位于兴国、泰和、青原三县(区)的大龙、桥市、水南三村交界处的白云山,指挥红一方面军一举歼灭了敌公秉藩所部第二十八师,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首战胜利,此役史称“白云山战斗”战后,毛泽东写下了著名诗篇《渔家·反第二次大围剿》“白云山头云欲立,自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通、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駆士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白云山为兴国、泰和、青原界山,又称“三县"”。白云山战斗指挥所旧址原为当地一所庙字、木结构占地面积200余平方,旧址门楣挂有“白云山战斗指挥所”字样的纪念匾额,右侧石壁上刻有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词的上半阙。


image.png

白云山战斗指挥所旧址---兴国县崇贤乡大龙村



江西省工农银行旧址


      江西省工农银行旧址位于赣州市兴国县潋江镇凤凰村社门前。

   1930年10月、江西省苏锥埃政府在競西南工农银行的基础上,组建了江西省工农银行、又称江西工农裕民银行、始设于吉安东固,后迁永丰龙冈,,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迁至兴国县多水头,1月迁至激江风村社门前、1934年4月迁往宁都。江西省工农很行为保障红军战争经费,活跃苏区经济,克服区对政困难,支持反“围”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江西省工农银行旧址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硬山星顶,红石门框,占地约200平方米,保存完好。


image.png

江西省工农银行旧址一一兴国县激江镇风凰村社门前



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


      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位于赣州市兴国县古龙岗镇古龙岗圩邹氏宗祠。

   1931年6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偕同红一方面军后方办事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革军委无线电台,从永丰县龙网迁至兴国县古龙岗黄塘村,尔后再迁到邻家桐。项英、任钢时王稼祥、顾作、叶剑英、王盛宋、毛泽覃贺焕文、曾山、周以栗、曾三、徐梦秋、涂作潮等50多人入住于此。1931年7月4日,苏区中央局领导的中革军委后方电台在此用“豪密”与红一方面军总部建宁台(前线台)首次联络成功,发出“敌人开始第三次进攻苏区”的重要情报,这是红军的第一次密码通讯,为红军千里回师,取得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1933年4月,中央苏区第一个农具生产合作社一中央农具生产合作社在此创办,有工人30余人。创办初期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生产不刀5000把、镰刀800把,输送到河州、赣县、于都、会昌、瑞金等地销售。


image.png

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兴国县古龙岗镇古龙岗圩邹氏宗祠


   1934年9月底,刚组建不久的红八军团军团部亦驻设于此。10月9日,红八军团军困长周昆、政治委员黄甦、政治部主任罗荣恒指挥所属红ニ十一师、二十三师击退敌军进攻后,在此召开会议,宣布将阵地移交,开往于都集结,实行战略转移。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又名邹氏宗祠,建于清光绪年间,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悬山屋顶,风火墙、面开三门,麻石门框和合板门,占地面积700平方米。祠分上、下厅,厅间有天井,下厅顶棚有八角形两层藻井。左祠于1984年修葺,右祠于2000年修复。1990年2月,被列为兴国县文物保护单位。




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


     红一方面军总可今部址分别位于赣州市兴国县兴莲乡莲塘村、良村镇约溪村、城岗乡白石村

   1931年7月10日,为实行诱敌深入方针击网民党军年三次“毛泽东、朱德指探红一方面军主力从闽西建宁向赣南进发。7月28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兴国西部高兴圩地区,行程千里,完成了回师赣南集中的任务。7月31日毛泽东、朱德在高兴圩接到红十二军军部和中共纯化区委的报告,得知敌军主力向兴国方向急进,其右侧后富田、陂头、新安一带仅有3个团防守。于是,决定避强击弱,令红一方面军主力由高兴圩地区,秘密北进,绕入敌背捣其后路,夺取富田、新安,使敌动摇震恐。


image.png

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一一兴国县兴莲乡莲塘村黄氏宗祠


     当晚,红一方面军主力开始向富田开进,但先头部队进到石陂以北地区时,发现敌第二路进击军陈诚、罗卓英两师已先于红军赶到了富田。毛泽东、朱徳随即改变计划,率部折回高兴圩地区,另寻歼敌机会。此时,由于各路敌军纷纷向高兴圩地区逼近方面军主力已被压缩在以高兴圩为中心方圆数十里的狭小地区内,西临赣江,南、北、东面有敌军9个师进逼。危急情况下,毛泽东、朱德决定将迁回敌侧后的战术改为中间突破,向东面的兴国县莲塘、良村以及宁都黄陂方向突进。为隐蔽红军企图,造成敌之错觉、红三十五军、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和部分地方部队伪装主力,向赣江方向佯动、红一方面军主力则乘夜通过敌第九师和第五十ニ师、第六十师之间20公里的间隙地带,转向连塘地区。8月6日,获悉敌第三路进击军第四十七师第二旅已进到莲塘附近,毛泽东、朱德即在设于莲塘黄氏宗祠的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决定集中兵力歼灭该敌。


image.png

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一一兴国县良村镇约溪村万寿宫


     8月7日,红三军(并指挥红七军)和红三、红四、红十二军(缺第三十五师)把迫近莲期之敌第四十七师第二旅两个团和特务营全部歼灭,并乘胜追击退守良村的敌第五十四师,歼其两个团。8月8日,毛泽东、朱德又在良村镇约溪村万寿宫发布红一方面军以全力消灭龙网之敌的命令。但部队开赴龙冈途中,获悉敌第五师在龙冈已有准备,便改变主攻方向,命令红三军向龙网佯动,主力则连夜东向黄陂。8月11日,攻克黄陂,歼守敌第八师约两个团,残敌4个多团向洛口、宁都退却。红方面军乘胜追击,又歼敌近两个团。8月17日,红一方面军主力返回兴国东北的白石、枫边地区隐蔽休整,并同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中革军委会合。期间,毛泽东、朱德在设于白石村胡家祠的总司令部召开了营以上军事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反“围剿”作战计划和红军整训工作;签发节省经费的通令,指出:目前仍须准备一个月到两个月的艰苦奋斗,以持久战略来消灭敌人。9月初,为进一步调动和疲惫敌军毛泽东、朱德率领部队继续西移,转移到兴国、万安、泰和之间以均村、茶园冈为中心的山区。不久即相继取得老营盘、高兴圩、方石岭3仗的胜利,从而初底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三“围剿”。


image.png

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一一兴国县城岗乡白石村胡家祠


    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莲塘)旧址又名黄氏宗祠,占地面积198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悬山屋顶,面开三门,麻门框,合板门、前后两厅,厅间有天井,后厅两侧建有配房,右配房为朱德卧室。1999年2月,兴国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兴国县文物保护单位。

    红一方面车总司令部(良村)旧址又名万寿宫,占地面积370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板瓦屋面,分上下两厅,厅间有天井,下厅为万寿宫,两侧有戏台,上厅置许真君像,穿斗梁架,两侧配有厢房,

    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白石)旧址又名胡家祠,占地面积198.8平方米,坐北向南砖木结构,硬山屋顶,板瓦屋面,分上下两厅,厅间有天井,上厅左右配有厢房,前有围墙。2008年11月,兴国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兴国县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江西省委旧址


      中共江西委址位于赣州市兴国县潋江镇红军大道。

    1931年10月日:为工加强对蓬勃发展的苏维埃运动的领导,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在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所辖的区域内设立中共苏区江西临时省委,由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任弼时兼任书记,下轄赣东、南和水吉泰3个特委,机关驻兴国县江镇牛坑塘。11月上句,召开了中共苏区江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选出了省委委员和常委,组成了第一届中共江西省委。由于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不同意任弼时继续兼任江西省委书记,中共苏区中央局调闻粤赣省委书记卢永炽(卢德光)任江西省委记。卢永炽参加了苏区江西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后,趁回闽西交待工作之机携款潜逃香港。此后,由陈正人代理省委书记。12月,李富春接任书记省。省委成立后,领导全省人民在扩大红军、支授前线、发展生产、支援革命战争、保卫和建设苏区等方面均仮得巨大成绩。省委对兴国的工作尤为关注,指导兴国在苏区各项工作中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使兴国成为了全苏区著名的模范县。1933年1月,为实现工作重心转向中央苏区东北各县的目标,省委机关还庄宁都县的安福乡,后又迁驻宁都县城北的七里村。中共江西省委旧址为两层民房,坐北向南,砖木结构,硬山顶,上下共有住房20间,占地45平方米。1983年8月,被列为兴国县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image.png

中共江西省委旧址一一兴国县潋江镇红军大道



江西省邮务总局旧址


       江西省邮务总局旧址位于赣州市兴国县潋江镇风凰村社门前谢氏民居。

    1931年5月,赣西南邮政总局迁至永丰龙冈,并正式改名为江西省邮务总局,局长曾奇鲁、邮路通达宁都、永丰、兴国、赣县等地。同年冬,江西省邮务总局迁至于都平安寨,并改由王群任局长。年底,又随省苏政府迁至兴国县潋江镇风凰村社门前谢氏民居,隶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总局之下各县设立邮务支局,支局之下设路站,路站之间距离一般为80华里;路站之下交通较便利、邮件较多处另设代办处或信柜。各局一般每日开班两次,开班时间分别为6时半和12时半,军事要件则随到随送。当时,总局共有8条郎路,分别通往兴国、于都、会昌、寻乌、安远、广昌、瑞金、石城等所辖各县,邮政业务有信函类,包括剪角信(印刷品)、便信、单挂号、双挂号及快信,文件类,包括报纸、书籍、布告等,此外还有包裹、汇款及其它郎政往来业务。红军各部队和各机关寄发信件均须交纳邮资,但对现役红军指战员及其家属实行免费优待。1932年5月中央邮政总局成立后,江西省邮务总局归其管辖,并更名为江西省邮政管理局。江西省邮务总局旧址原为当地村民谢远潘私宅,坐西向东,砖木结构,悬山屋顶,板瓦覆盖,一进两厅,进深23.8米,面周29.3米,占地800平方米。


image.png

江西省邮务总局旧址一一兴国县激江镇凤凰村社门前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赣州市兴国县潋江镇凤凰村。

    1931年10月,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由于都县的平安寨迁至兴国,开始驻在县城李寿庭公祠,几天后迁驻社门前李氏宗祠。省苏主席曾山、副主席胡海亦居住于此。省苏政府驻兴国期间,领导和组织全省人民踊跃参军参战,大力发展地方武装,大规模开展经济文化建设,全力保障前方红军的物质需要,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到1932年上半年,省苏所辖的区域已发展到赣西


image.png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一一兴国县激江镇凤凰村李氏宗祠


   南和东南的18个县,占有7个全县,8个县助(国、手部、端金、寻乌、会昌、石城、宁都、广昌)东南与西苏区相连・西面以競江为界・南至競边界,北至水事,纵约750公里、横约540公、人日达240万。红军和地方武装也得到ア迅速发展、除中革軍委直属的红一方面軍5万余兵力外、省苏所属的革命武装,已扩大到7个红军独立师、15个红军独立团・1个省警和直属队。此外、苏区的队、少先队等群众武装也发限退猛,其中,赤卫队发展到25万人,少年先队达到了50万人,1933年1月,为便于领导新开溶的江西北部苏区,省苏政府迁至宁都七里村。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又名李氏宗柯,砖木结构、坐北向南,进深33米,面宽34.7米,占地面积为145平方米,硬山屋顶,红石门框,合板『门,明间是柯堂,次间是廊戸、尽国是廊,廊屋为二层,建筑,祠内分上、下两厅,戸间置有天井,上厅左、有两例配有用房、共有住房、用房和大32间,1983年8月,被列为兴国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兵工厂旧址群



   中央兵工厂旧址群位于赣州市兴国县兴莲乡和古龙岗镇。

中央兵工厂旧址群由厂部旧址、枪炮科旧址、弹药科旧址、工人俱乐部旧址、利铁科旧址杂械厂旧址等组成。其中,厂部旧址、枪炮科旧址、弹药科I旧址、工人俱乐部旧址和利铁科旧址位于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杂械厂旧址位于古龙岗镇赛上村。


image.png

中央兵エ厂厂部旧址---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礼布民房


   1931年10月,根据毛泽东、朱德的指示,中革军委将红军总部直属修械所、红三军团后方修械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修械所(前身为兴国东村修械厂)3个单位合并,在兴国县莲塘乡(今兴莲乡)官田村成立中央兵工厂,又称中革军委兵工厂或中央红军兵工厂,厂长吴汉杰,副厂长陈发生、政委张健、特派员陆宗昌,党支部书记李石生。初时有职工240余人到1933年壮大到500余人。工厂成员大部分来自广东、福建、江西,少部分来自江苏、浙江、山东省,技术力量有3位来自沈阳的老工人和6位来自上海的技术工人。兵工厂最初设有枪炮科、弹药科、总务科、利铁科、总务处、警卫特务连和运输马队,并成立了活跃工人业余生活的群众组织一一工人俱乐部。


image.png

中央兵エ厂弹药科旧址一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文华公祠


   枪炮科为兵工厂的核心部分,有职工200余人,大部分是钳工、翻砂工,分设修理、机枪、步枪、木売、修炮五个股,设备有锉刀200余把,老虎钳100余把、钻床10部、车床1部、打铁炉1座、鼓风机1架、7马力柴油发动机2台。1932年4月,红一军团攻克漳州时又缴获国民党军修械所车床2台、30匹马力发动机1鼓风机1台和一批汽油、原材料。这时不但能修理步枪、驳壳枪、机枪、迫击炮,还可以制造步枪。弹藝科有职工100多人,设弹头、制药、翻造3个股。利铁科主要生产利铁(锉刀)、刺刀、擦枪弹砂布、砂纸


image.png

中央兵工厂利铁科旧址一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



1932年5月,遵照中革军委的命令,中央兵工厂在枪炮科和弹药科的基础上,又分别设立枪炮厂、机械厂和弹药厂,其中,枪炮厂下设修理股、机器股机枪股;机械厂下设红铁股、刺刀股、木売股、牛皮股;弹药厂下设子弹股、炸弹股。同年夏,为应对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兵工厂开始分散为许多小厂,其中在兴国县古龙网寨上村就分设了刺刀科和杂械厂(专门生产铁镐、铁锹等军用器械)。


image.png

中央兵エ厂枪炮科日址一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陈氏宗祠


    1933年5月,弹药厂迁出一部分到胜利县,设立中央红军兵工厂银坑弹药厂,生产手榴弹、地雷、炸药。同年8月,兵工厂又调出五六十人,迁到赣县白鹭成立军器修械分厂。1934年夏,兵整体迁往瑞金岗面,中央兵工厂是中央苏区最大的兵工厂,其厂房和职工宿舍遍布官田村4个祠堂、70余间民房。在兴国的两年多时间里,共计修配步枪4万余支,修理机枪2000多挺,修理迫击炮100多门,山炮2门,制造子弹40余万发、地雷5000余个、手榴弹6万余枚。兴国县苏维埃政府和莲塘、东村苏维埃政府经常送东西慰劳兵


image.png

中央兵エ厂エ人俱乐部旧址一一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万寿宮


   工厂的职工,官田村还组织了7个班的洗衣队为兵エ厂工人轮流洗衣服,中央兵エ厂厂部旧址又名礼布民房,建于1920年,坐东向西,悬山屋顶,两层楼房,建筑面积772平方米,中央兵工厂弹药科旧址又名文华公祠,建于清代晚期,坐东南向西北,砖木结构,硬山屋顶,飞檐翘角,穿斗式梁架,建筑面积355平方米。中央兵工厂工人俱乐部旧址又名万寿宫,始建于清代晚期,坐东南向西北,土木结构,硬山屋顶,穿斗式梁架,建筑面积628平方米中央兵工厂枪炮科旧址又名陈家祠,始建于清代晚期,系陈氏家族总祠,坐东南向西北,砖木结构,硬山屋顶,飞檐翘角,抬梁式梁架,建筑面积414平方米。中央兵工厂利铁科旧址原为民宅,坐北向南,土木结构,悬山屋顶,占地面积210平方米。


image.png

中央兵工厂杂械厂旧址---兴国县古龙岗镇寨上村刘氏宗祠


   央兵工厂杂械厂旧址又名刘氏宗祠,建于清代晚期,坐北向南,祠堂分上、下两厅,砖木结构,悬山屋顶,风火墙,建筑面积310平方米,中央兵工厂旧址群于1983年8月被兴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兴国县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年6月、中央宣传部公布其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Copyright © 2017-2019 赣州市红色文化研究院  ICP备案:赣ICP备18002559号-2    技术支持:赣州网络公司

在线客服